2005.04.26
撤飛彈和平幻想曲

 

2005.04.26自由時報

■林濁水

 連戰美稱他的中國之行是和平之旅。他還強調他要和北京談「不獨、不武」,而所謂不武就是中國把飛彈從福建撤走。

 從撤飛彈來談「不獨不武」的,連戰並不是第一個,始作俑者是民進黨的一位獨派大老。二○○四年總統大選時,他主張,如果北京把飛彈從福建撤走,則台灣可以支持國統綱領,不予廢除。我當時告訴他,撤飛彈是好事,但沒好到要台灣支持統一或反對台獨來交換。他沒聽進去,繼續透過各種途徑推動。後來陳總統也把撤飛彈列為競選政見。

 這位獨派大老千想萬想沒想到的是,北京對他沒鬆口的撤飛彈,最近卻有風聲會做給情感反獨的連戰,假使成真,他真是虧大了。不過如一旦成真,他虧大事小,台灣虧大才嚴重。

 不久前我在立法院質詢時說,飛彈撤走了,不要幾天就可以搬回來,所以雖是好事,意義不大,如果真要追求和平,該做的不是撤飛彈而是銷毀飛彈,否則中國每年短程飛彈增加三、五十枚,今年撤走,明年搬過來時,數量還要再增幾十枚。

 最近陳總統以更簡短的話回應連戰說應銷毀飛彈,沒想到引來一陣批評,說陳總統的要求強人所難,不切實際,問題是,假使銷毀飛彈是強人所難,再怎樣銷毀,對中國稱霸東亞大概都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台灣一旦追求統一,放棄獨立,國家便亡了,要台灣這樣做,為什麼就不強人所難?

 銷毀飛彈真的是強人所難嗎?只要有和平的誠意便可以做到,否則,不會有真正的和平。其實銷毀武器並不是做不到的事。以美蘇和解來說,其武器銷毀、軍隊裁撤的數量都是非常驚人的。

 在冷戰高峰期的一九八五年,美國有核彈頭兩萬三千枚,蘇聯有四萬枚,現在各剩一萬枚,銷毀了五十五%到七十五%之多!至於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則從卅一萬減到十一萬。如果核彈頭都捨得成千成萬地銷毀,為台海和平、為華人幸福銷毀飛彈有何不可捨?

 北京或可說飛彈表面針對台灣,其實是針對侵入台灣的帝國勢力。北京非常在意,冷戰結束,美國在歐裁軍,卻在東亞強化島鏈的封鎖兵力。不錯,誰都不喜歡被圍堵封鎖,但問題是,北京在全球冷戰結束後大肆的擴軍,卻提供了美日圍堵的最好理由。

 九五年台灣軍費兩千五百億台幣,中國是三倍,七千六百億,但到二○○三年,八年來,台灣才增加一.九%,年年可說是零成長,但中國每年都以十位數的百分比成長,如今已高達兩兆兩千五百億,足足增了三倍,總值成為台灣的九倍!其中針對台灣的短程飛彈東風十一型便從一九九○年迄今增加了三○○枚。

 這樣的擴軍誰都擔心,連最反美的馬來西亞馬哈地都被迫呼籲美軍不可以離開亞洲!

 一面擴軍增加飛彈,一面把可以隨時搬回來的飛彈撤離福建以換取台灣放棄獨立,真是太划算了,但是連戰卻天真的認為賺的是台灣,真是匪夷所思。連戰認為,「反獨」是國共的共識,以國共共識換和平有何不可。其實「反獨」,國共的共識是字面上的,實質內容完全不同:連戰認為反獨就只是為對「制憲正名」,北京則認為制憲正名只是「各種名義」的台獨的兩種。

 連戰認為只要不制憲正名就海闊天空,可以參與國際社會,北京卻認為參與國際社會就是台獨,非打壓不可。更不幸的是就國際法和國家法的角度,恐怕北京的台獨認定才是對的,連戰的只是鴕鳥。這樣一來台灣承諾放棄獨立,只有換取北京更加理直氣壯、更合乎國際法原理的打壓而已,而台灣卻只換來「撤飛彈」這種無意義的行動。

 國民黨跟共產黨交手了幾十年,每次交手必敗,幾十年過去了,智慧真是毫無長進,卻興沖沖地就往北京跑,真是無可救藥,幸而他已經下台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想到他去和北京談好撤飛彈「不獨不武」,再回來逼台灣接受仍不禁冷汗直冒。(作者為民進黨立法委員)

 

台灣成了連戰貢糖

 

2005.04.26自由時報

■陳文賢

 中國領導人應該會很感謝連先生及中國國民黨過去日子以來在去台灣國家化及去防衛化的作為。連戰要送胡錦濤「台灣通史」及藝術雕刻品,事實上,去台灣國家化及去防衛化,才是連戰上京的大禮。

 連戰「兩岸分治」凸顯的是「一個中國」,去台灣國家化的用意至為明顯。但即使是高喊捍衛「中華民國」,一旦碰到國際社會所認可的正牌北京中國,則中華民國主權可以不談,國旗可以遮掩起來,防衛軍購可以擺一邊。自己選不上中華民國的總統,其他人當上,客氣時稱某某先生,不客氣時則視為「偽」總統,同時更將中華民國定位為處於被竊的狀態,與北京將中華民國所在之台灣定位為叛亂的一省,頗有神似之處。

 此外,連戰送給北京的另一大禮,則是困在立法院的軍購法案。這個攸關國家安全,理應超越政黨競爭的軍購案,卻成為政治鬥爭的祭品。如果連戰真正愛台灣,就應該協助讓軍購案通過再去北京。

 對於失掉政權的中國國民黨,以軍事實力來保衛中華民國賴以生存的台灣,似乎也變得不重要了。國民黨籍的立委,甚至有的懷抱著擁有先進武器剛好讓中國有藉口可以先發制人攻打台灣的思維邏輯,真的不值得一辯。如果此種邏輯成立,那麼三十萬國軍也可裁撤了。若台灣成為像香港一樣的行政特區,也不需要軍隊了。

 只要堅持自己是一個國家,遭中國圍堵、封殺甚至威脅一直就是台灣人民必須付出的代價。但從連戰上京「朝共」之去台灣國家化及防衛的兩項貢禮來看,我們憂心的是台灣人民有可能在國共兩黨進逼下被進一步的去國家化,同時在中國國民黨持續杯葛軍購案之下,更陷入防衛力量逐年遞減的雙重危機。(作者為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

 

農業投共 動搖國本

 

2005.04.26自由時報

■郭華仁

 在百萬民眾上街抗議中國反分裂法的餘音未消之際,竟然有人踩著我國農業的困境,拿著農產品外銷的美麗口號,來附和敵國的農業統戰策略,已引起諸多的批評,也使得我國農業科技與種苗流到對岸的老議題,重新受到重視。不過這個議題幾年就浮出一次,表示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答案,其原因值得探究。

 農業科技可分成兩大類,一個是生產的技術,另一個是創新品種的技術。就品種而言,國內納稅人的錢所支持創造出來的品種,很快地被帶到中國種植,最為人所詬病;實際上這個議題遠比想像複雜。簡單地說,我國創新品種,就是要增進農業的競爭力,讓新的品種不但能供應國內,更可行銷全球。就此角度而言,只要用智慧財產權來保障,到各國申請權利保護,就可將品種賣到外國,而在二十年內享受權利金,並無所謂品種外流的問題。然而不幸的是,中國這個「可怕的國家」,雖然也訂有相關法律,一般並不認為實際上可保護到外國品種,更別說我國的。準此,國人拿我國的優良品種到對岸生產,有如肉包子打狗,不會有幾年光景。

 至於新品種被中國農民種植,影響到我國同類產品市場的疑慮,倒是較不用擔心。特別是日本市場,只要我國新品種到日本申請權利保護,就可以阻止未被授權的中國農民把該品種的產品外銷到日本。

 產品回流到國內的弊端,也可用同樣的方式,把傷害減到最輕。更大的問題卻是新品種所種出來產品的非法入境,這個管道下智財權是無用武之地的。中國農產品走私一直未能解決,不但影響國內農業甚大,甚至於因為沒有經過檢驗,而導致黑心農產品危害到國人。在衛星科技已經相當發達的現今,居然還能讓走私繼續猖狂,捨此問題不追究,倒是有點捨本逐末。

 畢竟進口農產品中,中國已是排名第四的來源國,去年就高達一百六十億台幣。這方面若是農民技術的外流,只能夠用「道德勸說」,或者「敵我觀念建立」等消極的作為來對待。然而對於拿國家薪水的人來講,就有義務作出較好的表率。

 公部門所培養出來的技術人才,若能到海外發揮所長,為我國農企業的投資貢獻心力,當然是全民所樂見。但是台才外用,反過來威脅到本國農業,就是倫理上的缺失,對不起納稅人;若這個「外」是敵國,那更罪加三等。

 準此,農委會日前宣稱不准農委會公務員前往中國,算是亡羊補牢之舉,值得稱讚。然而退休人員以及現行農部門學者的「投共」,卻仍無法可管;若干年前茶葉改良場首長跑到中國技術指導,不知傷了多少我茶農的心,就是明顯的例子。如何立法來設定技術外流的準則,是刻不容緩的。(作者為台大農藝學系教授、種子研究室網站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