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9台灣日報
◎蓁客
23日於貴報拜讀沈建德先生大作「台灣人不要被中國利用」,闡揚「台灣閩客血統也屬原住民」之論。其實多年來,筆者早已多次於網路上輾轉讀過沈先生之相關論述,對沈先生追求台灣獨立之努力亦感佩服,但令筆者意外的是,經過這麼多年,卻從未見沈先生對此理論中一個極大的邏輯錯誤予以訂正,此邏輯錯誤卻是足以推翻沈先生理論的。是故筆者特別為文提醒沈先生正視此疏失,以免多年心血為此付諸東流。
沈先生以俗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為出發點,稱唐山公的後代「不論男女,結婚的對象都是番仔」,所以其中國血統會越來越少,生下的第一代中國血統只有1∮2,第二代就只剩1∮4,然後1∮8、1∮16、1∮32……,因此今日台灣的閩客族群其實都是原住民,中國血統不到1∮256。
但沈先生最大的邏輯錯誤就是,這論點若要成立,就必須建立在「唐山公所有後代結婚對象都是百分之百純血原住民」的前提上,而且絕不能有所例外。但實際上,擁有1∮2中國血統的唐山公後代當然可能跟百分之百純血統的原住民結婚,生出只有1∮4中國血統的下一代,但也可能是與另一個同樣1∮2中國血統的唐山公後代結合,生出同樣是1∮2中國血統的下一代,更可能是跟稍晚才從唐山來到台灣的新一代唐山公結婚,生出3∮4中國血統的下一代。這麼多血統純度不同的後代共同雜處於台灣社會,要每一代每一人都是跟百分之百純血統原住民結婚的可能性實在太低,所以今日台灣的閩客族群擁有原住民血統當然無庸置疑,但其中國血統卻也不可能如沈先生之論那麼低。
另外,沈先生還以台灣地名常見的「番」「社」字眼來驗證台灣人的原住民血統,但筆者不解的是,地名跟血統有什麼關聯?土地是不會動的,人是會遷來遷去的,一對外省新住民夫妻搬到擁有「番」「社」地名的地方,他們在這生下來的孩子可以在文化、情感、精神上認同本土,但他們的血統DNA卻仍是中國血統,怎會就這樣變成原住民DNA?沈先生這段「地名驗證血統屬番」的理論又過於牽強了。
除了23日沈先生大作中所言外,筆者也對以往讀過的沈先生部分論點感到不解,例如沈先生認為台灣客家其實是被官方漢化的假客家,其血統仍是標準原住民,這點也令筆者相當納悶。筆者相信官方漢化的事情絕對存在於台灣歷史,就像全世界任何外來殖民者對付當地原住民一樣,但筆者不解的是,如果是官方漢化的話,清初台灣隸屬福建省管轄,官員都來自福建,福建來的官員要將原住民漢化也應該是全都漢化成福佬人才對,怎麼出現客家人?如果說來自福建的官員會「好心」到把原住民漢化成客家人,那就跟說大英帝國殖民者會把北美印地安人教化成葡萄牙人一樣不合常理,不知沈先生可曾思考過?
筆者同意「台灣閩客族群也有原住民血統」、「台灣部分閩客族群是被漢化的純正原住民」,但筆者也認為這應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對沈先生大作中的某些邏輯更感到矛盾不解,在此希望沈先生能對以上各點重新思考,以建立一套更完整更合邏輯常理的台灣民族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