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40
獨裁猛於原子彈

 

2002.09.29自由時報
☉陳茂雄

 部分教師團體於九月二十八日走上街頭,其最初的動機是為了抗拒取消軍教免稅案,後來發現這個訴求相當不合理,不能被一般民眾所接受,若堅持下去,會變成過街老鼠,後來他們改變說詞,變成他們是為了一大堆委屈而抗爭,不過他們所說的理由還是不能被社會人士所接受,部分教師也提出一大堆例證,描述他們有不如工人的地方,也有不如公務人員的地方,軍人更不用說,可是他們佔便宜的地方卻是隻字未提。

 當他們與工人比較時,從不提他們願意比照工人打卡,工人的退休制度(不能月退),工人的待遇,工人的辛勞;當他們與公務人員比較時,也沒有提起公務人員雖然有休假,但沒有寒暑假,沒有經過國家考試,不能成為正式公務人員,委任升薦任、薦任升簡任都要經過升等考試與訓練,他們退休的基數也不若教師。教師不能拿部分條件與公務人員或勞工比,要比就應該全部拿出來比,事實上,各行各業都有不如人的地方,連總統都不例外。當然,也有教師提出,中小學教師樣樣都不如大學教授,有關這一點,筆者倒建議他們不要與教授比,要比就與特任官比,特任官的待遇遠比簡任官高,又有相當特殊的社會地位,若與總統比那更好。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待遇,該討論的是,其待遇合不合理,不是自己的待遇不如他人。何不多想想自己的優點,何苦鑽到死胡同裡。在今日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教師這一個行業,已令很多人羨慕,在這個時候走上街頭,若有其正當性,那麼十之八九的台灣人都該走上街頭。

 在下述兩種情況下,走上街頭是有其正當性:第一,公益性的訴求;第二,被壓迫。所謂公益性的訴求,諸如反雛妓運動、民主運動等。被壓迫方面,大略可分為獨裁者的壓迫、多數暴力的壓迫、不平等條件的壓迫。以前逼退萬年國會、要求全民直選總統的運動,就是反獨裁的壓迫;早期爭取勞工合理的待遇,就是抗拒不平等條件的壓迫,因為以前國民黨政權保護資方,犧牲勞工與消費者,所以資方有壓榨勞工的問題;反核四就是對抗多數暴力的壓迫,核四雖然依法定程序而建,但屬多數台灣人壓迫少數貢寮人的暴力行為,核能電廠不蓋在你家門前,卻要貢寮人承擔核能災變的風險。參加遊行的教師可以去思考,他們到底為什麼走上街頭?以前為公益而爭的街頭運動,他們的出席率如何?現在他們為自己的利益而爭,不知他們是否評估過,這一次的街頭運動花費多少社會成本?何不將這些財力、物力花在一個月後的台灣正名運動上,台灣正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迫,六百多枚飛彈正對準台灣,國際社會卻很少有正義之聲,就是因為「中華民國」這個國名,讓國際社會認定台海兩岸是分裂中的一個國家,雙方的糾葛屬內政問題,國際社會不應介入,所以「正名運動」是為台灣的生存權走上街頭。

 「正名運動」無論你認不認同,但有一件事你不能否認,參加這一項運動無關私利。部分教師團體為私利發動數萬人走上街頭,無關私利的「正名運動」,不知他們有幾人願意走出來。今日教師可以自由自在的走上街頭,這個自由是民運人士冒著坐黑牢的危險爭取的,不知教師團體中,當年有多少人參加這個公益活動?早期臺灣的街頭運動幾乎都是為了公益而爭,當時的獨裁政權不允許人民走上街頭,只有民運人士以犯惡法、坐黑牢的代價突破獨裁者的禁忌,民運人士走上街頭之後,工人、農民等弱勢團體也陸續跟進,當時的獨裁政權為了抗拒改革,所以打壓政治性的民運,比較放任非政治性的街頭運動,使各項抗爭如雨後春筍,尤其是因為獨裁政權的頑抗,使民主運動拖了將近四十年才成功,導致跟著民運的非政治性抗爭逐漸變質,由為公益而爭轉變成為私利而爭,更逐漸轉為無理的抗爭,使臺灣變成各階層對立的社會。

 更諷刺的就是當年抗拒民主自由化的舊國民黨勢力今日卻利用民運人士所爭出來的民主自由來扯執政黨的後腿,他們為了讓執政黨垮台,只要有人抗爭,他們就會支援,造成政壇亂象,使民眾失去信心,導致股市下滑,民眾消費能力與意願大為降低,呈現消費性經濟不景氣,失業率節節上升。非理性抗爭已造成臺灣相當大的傷害,日本沒有民運問題,也不會像臺灣一樣,非理性抗爭隨政治民主化而產生。有一次在一個飯局上對日本交流協會前所長赤倉亮說,日本應該感謝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令他感到一陣錯愕,筆者連忙向他解釋,因為美國的兩顆原子彈使日本的獨裁政權瞬間解體,沒有經過抗爭就進入民主體制,也因為沒有抗爭,主管與部屬、雇主與員工之間還保持親密的關係,多數員工還將公司當作自己的家,使日本有驚人的生產力,它就是日本的經濟突飛猛進的原因之一。

 相對的臺灣雖然沒有受到原子彈的攻擊,卻來了獨裁政權,因為他們抗拒民主化使民運拖了將近四十年,就是時間拖得太久才造成跟著民運走的非政治性抗爭逐漸轉向惡質化,促使主管與部屬、雇主與員工對立,使臺灣的生產力因而快速下滑,獨裁政權對臺灣的危害的確遠大於丟在日本的原子彈。 (作者陳茂雄╱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