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67
解讀《二○○二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2002.12.15自由時報

☉伊銘

 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十二月九日發表的《二○○二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西方專家看法歧異,有人認為,白皮書講述的都是被外界所知的陳舊資料,充滿了對北京當局現行軍事政策的解釋與宣教;有人認為,新白皮書「是一個比較成熟、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性文件」。白皮書除了文字更為冗長、強調打擊恐怖主義,稱讚美國等國家將「東突伊斯蘭運動」列入恐怖主義組織名單外,與往年比較起來沒有太多本質上的變化;但也有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積極的一版」。

 軍事預算最受爭議白皮書中一個明顯的「特色」是像往年一樣缺乏透明度。在預算支出、軍隊編制、重要武器配置等方面模糊不清,這很不利於撇清「中國威脅論」,儘管北京當局發表白皮書的目的是為了駁斥這一論調。

 儘管國防預算在白皮書裡一清二楚,還是不能贏得西方國家的信任,西方專家有了「中國政府善於搞數字遊戲」的印象。在他們看來,中國提供的數字有的灌水(如經濟增長指數),是為了向外誇示其成長的一面;有的數字則是刻意縮水乃至隱藏(如軍事預算),是希望將帶有威脅的成份降到最低點。

 中國官方對外宣布其二○○二年國防預算為人民幣一千六百九十四億元,按照當局的說法,「這是維持了百分之十七點六的成長率」。已宣稱中國今年的年度國防費預算不足美國的百分之六,約為日本的一半。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相比,中國國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也是較低的。

 但根據美國聯邦武器管制及裁軍總署的評估,中國今年實際軍費約在人民幣四千九百八十億元以上,是其公布數字的三至四倍。中國的軍事研發資金、對外軍事採購、對軍民兩用工業的直接補貼、解放軍經商或武器出口所得、補助非正規軍武警的經費以及軍營農場所得的盈餘等,大多列入體制的非國防支出項下。體制外的國防支出,則包括解放軍變相經商或武器出口所得與軍營農場所得的盈餘兩大項,這兩項的所得大多是用於補貼待遇菲薄的補償性措施,有些部分上繳或直接作為軍事投資之用。

 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認為,中國在一九九九年的國防開支就已達四百億美元,今年應該在六百億美元以上。西方分析家稱,這些隱藏起來的經費,其實都散藏在非軍事部門或項目之下。此外,中國還通過易貨貿易和政府特別撥款的方式,花費數十億美元從俄羅斯採購先進的戰鬥機和具有高科技水準的現代級驅逐艦,而這些採購資金都不大會出現在中國的國防預算內。

 明確中國新安全觀念如果說《二○○二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還有什麼「特色」的話,那就是明確了中國新安全觀念,儘管這個新安全觀念,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及副總參謀長熊光楷等都有過程度不同的闡述,然而將其理論化、系統化還是第一次。白皮書說,在安全合作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種成員國共同遵守的新安全觀念,即安全合作的基礎是:相關國家共同安全、一起發展和相互信賴;不追求軍事優勢;國家間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謀求建立軍事同盟和相同的政治制度;對於相互間的分歧,摒棄對抗,平等磋商,妥善解決。這與《二○○○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批評「某些大國」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新干涉主義」、新「砲艦政策」和「新經濟殖民主義」等形成鮮明對比。換句話說,中國對什麼構成自身的安全威脅的評估改變了。

 關於這一點,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熊光楷解釋說,全球的安全目前受到傳統和新的危險威脅,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冷戰思維和單邊主義仍然是一個威脅。恐怖主義崛起成為一個主要的安全議題。他說,新的理念將會以克服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分歧,淡化「所謂的威脅」來尋求建立互信。因為「所謂的威脅」只會加深國與國之間的互相懷疑和對抗。熊光楷是中國軍界最熟悉西方軍事理論的高級將領之一,且深獲江澤民信任,原本看好接任遲浩田的國防部長職務,但在中共十六大他只列入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前程受阻。不過,他在中國新安全觀念背後扮演推手的角色,是毫無疑問的。

 作為中國的新安全觀念注釋,白皮書表示,中國實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而為了適應世界軍事領域的變革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制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這個方針就是:立足於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注重遏止戰爭的爆發,使中國的建設免遭戰爭的衝擊。言外之意是安全來自強大,而富國強兵是中國的基本國策。

 對此,西方戰略家的理解是,根據它所謂「新安全觀念」的理論,中國有意取代美國成為亞洲地區的主要軍事大國,並且建立一個人民幣主宰的區域市場在經濟上主宰亞洲。雖然北京宣稱尋求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以集中注意國內的發展,但西方國家卻發現,它正在追求一項長期、可能破壞安定的策略,以徹底改變過去五十年促成東亞繁榮與相當安定的區域強權關係。

 於是有人擔心中國一旦成為繁榮而強大的國家,很可能會滋生擴張野心,包括武力統一台灣,收復清朝割讓給西方列強的「失土」,其中包括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中國目前與印度、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俄羅斯和越南一直有領土爭論。這部分領土主張的歷史依據比較薄弱,它們在中國的國家認同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西方戰略家就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也許聲稱無意尋求亞洲霸權,但是它收復失土、在政治上控制台灣,並且成為亞洲主要強權的決心日益強烈,而為實現這一點,只能以犧牲現狀來達成。不準備與美國競爭《二○○二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有關兩岸關係的部分,對外在文字上看似鴿派,但其在實際作為上則是鷹派,整份白皮書環繞在防制分裂和統一的主軸。白皮書顯露出中國對台仍採取傳統的兩手策略,即:一方面呼籲兩岸交流與三通,一方面又不點名批評美國支持台灣,同時反對美國向台灣提供戰區飛彈防禦援助。

 白皮書首先重提把兩岸統一列為新世紀三大任務的說法,繼而指出海峽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趨勢沒有改變。台灣民眾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意願日益增強,兩岸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和人員往來日益密切,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是「大勢所趨」。白皮書強調,中國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白皮書亦指,「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台灣提供任何形式的戰區導彈防禦援助或保護」,充分顯露排拒台美軍事合作,阻撓台灣軍隊提高戰力的企圖。

 事實上,北京對台灣除了兩手策略以外,也沒有其他妙計可想,一邊是大軍壓境,一邊又在不停地向台北招手。在中美軍事高層磋商對話中,熊光楷執意不肯同意減少對台部署飛彈,就是為了保持對台「適度壓力」。不過,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賴斯也警告北京,不要試圖在兩岸軍備競賽中占上風。

 對於台灣而言,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內容也許「僅供參考」。儘管如此,中國國防白皮書的發表仍有積極的一面,至少有助於兩岸在未來逐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並顯示中國保持了一個開放的姿態。

 新白皮書不僅沒提到美國,更沒有把美國即使是不點名地列為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一大來源。在不點名,但有所指地批評美國時,中國的口氣非常溫和。一般認為,這預示中國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希望與美國保持友好、合作的基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