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69
誰促成本土勢力的成長?

 

  2002.12.16自由時報 

☉陳茂雄

 呂副總統的恢復名譽案,二審新新聞敗訴,新新聞社長王健壯表示完全不能接受。剛開始時,王健壯曾召開記者會表示有「嘿嘿嘿」電話的錄音帶,事後不只提不出錄音帶,連通聯紀錄也沒有,他還說通聯紀錄被變造,反正有利於別人的證據都是錯的,自己又提不出有利於自己的證據,他們儼然以「上帝」自居,自己的正當性不必證據,別人有證據也沒有正當性。曾文惠女士的自訴案也勝訴,謝啟大、馮滬祥、戴錡等被告擺了很高的姿態,他們抗拒司法審判,可是他們提不出前總統夫人出國以及運美鈔出境的紀錄,他們不尊重司法,還聚集一群反李登輝人士謾罵。謝啟大提不出有利於自己的證據,反而要求前總統夫人提出沒有出國的證據,此舉就像有人說謝啟大從事妓女的工作還要她提出不當妓女的證據一樣。馮滬祥一直強調自己有言論免責權,所以言行無罪,大有「我欺負了妳,妳又能奈我何?」的味道。

 外來勢力一向就有反本土人士的習性,本土人士無論怎麼做都是錯的。有些本土人士對外來勢力的欺壓感到憤怒,其實沒有憤怒的必要,因為這種現象對本土意識的發展是正面的。

 李前總統長期來推動政權本土化,雖然獲得不少本土人士認同,可是也遭遇到外來勢力頑抗,雖然外來勢力的人數不多,可是多數臺灣人缺乏危機感,對外來勢力與本土勢力的感受並無區別,使本土化運動難以推展。前述兩件誹謗案已引起無意識形態民眾的反感,在直覺上他們覺得外來勢力欺負臺灣人,致使他們的本土意識大為提升,對李前總統所推展的本土化運動有很大的幫助。馬英九走尊李路線,對李前總統的批評一概低調處理,這是高招,表面上他是「尊李」,事實上此舉正好抑制本土化的成長,使意識形態薄弱的多數臺灣人有機會讓外來勢力吸收,可是經過謝啟大、馮滬祥這麼一攪和,馬英九可說是前功盡棄,因為一些意識形態薄弱的人已產生危機感,促成本土意識的成長。

 李前總統與彭明敏教授是臺灣近代史上兩位關鍵性人物,大學時代他們是好朋友,也同時參加第一屆總統普選。總統大選期間雖然彭教授的助選員(含筆者)大力抨擊李前總統,可是他們兩人彼此不出惡言。他們的目標一致,一方面是促進臺灣政治民主化,一方面是抗拒對岸政權的併吞,所不同的是彭教授走體制外改革,而李前總統則推動體制內改革。因為蔣家第三代介入江南命案,致使獨裁政權接班失敗,使李前總統有機會進入體制內改革,又因為舊國民黨勢力劇烈的內鬥,使在黨、政、軍、特都沒有勢力的李前總統有機會站在平衡點成長,順利的使臺灣的政治民主化,也因為如此才使體制內改革超前於體制外改革。

 李前總統在臺灣的體制內改革有相當大的成果,萬年國會改選與總統普選使臺灣進入民主體制。江南命案是國安局指派竹聯幫殺手赴美暗殺江南,而這些殺手是經過國安局組訓的幫派人士,由此可見竹聯幫等幫派是由國民黨政權培養出來的。到李前總統執政時代,雖然也有黑道參政,可是黑道是選民讓他們進入政壇,不像蔣家時代是由特務單位所培養出來,所以體制內改革雖未根絕黑道,但已大有進展。蔣家執政時代以管制進口、提供低於成本的能源給資本家,此舉形同吸消費者的血來培養資本家,產生嚴重的金權政治,李前總統執政時代降低資本家的保護,以維護消費者的權益,雖未完全脫離蔣家時代的金權政治,但已大為進步。蔣家執政時代將對岸定位為叛亂組織,拒絕和平談判,大家都知道臺灣政府沒有能力反攻大陸,卻要背負「反攻大陸」的十字架。李前總統執政時期,消除「反攻大陸」的神話,終止戡亂,不將對岸政權定位為叛亂組織,期待雙方成為朋友。

 李前總統推展政治本土化得不到具有「中原優越感」人士的認同,他們以中原人士自居,只認同由中原人士統治臺灣,不能接受臺灣政權本土化,最妙的就是他們也強烈主張「本土化」,他們的言行正像「妓女」強烈主張「貞操」一樣,因為他們實際上是反本土化。所謂本土化就是以臺灣為中心,主張臺灣的前途由全體臺灣居民來決定,外來勢力則主張臺灣前途要考慮對岸的意見。李登輝執政時期,外來勢力的基本教義因為反李登輝,所以脫離國民黨,另組新黨,但這些人屬少數,還有不少外來勢力留在國民黨,所以國民黨形成本土勢力與外來勢力的利益共同體,其支持者占臺灣居民的絕對多數,形成國民黨的鼎盛時期。

 李前總統的體制內改革雖然相當成功,可是使國民黨本土化的措施卻遇到強大的阻力:連戰在總統大選前就被外來勢力操縱,總統大選之後國民黨的權力中心已被外來勢力所把持,使李前總統不得不放棄國民黨,另起爐灶以繼續推展本土化運動。然而外來勢力以柔性攻勢阻止本土勢力的成長,一方面團結新住民,一方面分化老住民(本省人),使本土化成長速率緩慢。然而經過謝啟大、馮滬祥、王健壯等人露出壓迫臺灣人的真面目後,增強了臺灣人的本土意識,使本土勢力快速成長。泛綠營對謝啟大、馮滬祥、王健壯等人的言行不但不必憤怒,還應該感謝他們的幫助,使本土勢力快速成長。 (作者陳茂雄╱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