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點名胡錦濤 國際關注冰點停刊
教科書不能罔顧史實 不能讚美暴力 不能教下一代中國人對自己狂熱 對外人仇視

 

2006.01.27【大紀元時報】


《中國青年報》《冰點》版主編李大同。(網路圖片)

【大紀元記者吳涔溪綜合報導】作家龍應台26日在港、台、星、美各大中文媒體點名胡錦濤,指中國多家「敢言」媒體都在胡錦濤任內野蠻關閉,要求胡用「文明」的方式向外界說明。龍發表公開信後,北京《中國青年報》的《冰點周刊》被迫停刊因而成為國際矚目的事件。

共青團所屬的《中國青年報》的《冰點周刊》在創刊11年後,於1月25日起被迫停刊。《中國青年報》一位不願具名的編輯說,停刊與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袁偉時最近發表的〈我們的青少年還在吃狼奶〉一文直接相關。

周刊主編李大同25日則發表公開信指出,「用袁偉時先生的文章為發難對象不過是個幌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共中央新聞箝制機構中宣部,「終於要跟《冰點》算總帳了!」

狼奶問題引知識界關注

究竟什麼是「狼奶」呢?袁偉時指出,中共制定歷史教科書中所傳達的意識形態,包括愛國主義、盲目煽動民族情緒,在史料選擇和運用中,不管是真是假,有利中共的就用,讓年輕學子無法認清歷史真相的根源。

袁偉時在文章中說,反右派、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三大災難的根源之一是:「我們是吃狼奶長大的。」「20多年過去了,偶然翻閱一下我們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令我大吃一驚的是:我們的青少年還在繼續吃狼奶!」

龍應台肯定袁偉時一文對中共歷史教科書的反省,她說「教科書不能罔顧史實,不能讚美暴力,不能教下一代中國人對自己狂熱、對外人仇視。」這在台灣叫做「常 識」;但在北京,竟然是違反「主流意識形態」的入罪之論,進而「毀」掉了一份報紙。她以台灣人民的身分,質問胡錦濤「您的主流意識形態是什麼?」

報導國民黨抗日遭批判

《冰點》主編李大同24日晚上,接到共青團中央決定冠袁偉時這篇文章大帽子,然後宣布《冰點》停刊,還要施以「經濟處罰」。李大同認為袁偉時的文章只是一個幌子,實際上「『上面』少數人對《冰點》周刊的扼殺,蓄謀已久。」

其中一則是被指為美化國民黨的報導。去年6月1日,在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日前夕,冰點刊了〈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一文,記錄「面對民族危亡,國共兩黨兩軍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浴血奮戰的真實歷史場景」。

李大同說,與傳統宣傳不同的是,《冰點》首次在中國「主流媒體上客觀真實地報導了國民黨將士在這場戰鬥中犧牲數萬人的戰鬥歷程」。他說:「這樣一篇真實的歷史描述,卻遭到中宣部閱評組的蠻橫批評。」被批評是「美化國民黨,貶低共產黨。」

龍應台談台灣自由遭批

去年連、宋結束訪問大陸,龍應台在《冰點》發表長篇文章〈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一文,也被指為是「處處針對共產黨」。李大同認為,該文用豐富的材料,首次客觀真實地向大陸人民介紹了台灣幾十年來的變化和發展,引起讀者好評,卻慘遭中共箝制新聞自由的中宣部批判,李大同說:「其眼界和心胸之狹隘令人驚詫。」

有分析認為,中共現在加強對傳媒、網路、非政府組織、律師、學者和異議人士的控制,以防喬治亞和烏克蘭等前蘇聯共和國獨裁政權近來紛遭推翻效應,避免類似的「顏色革命」在中國的群眾抗議活動中出現。

針對《冰點》停刊,龍應台在致胡錦濤的公開信中說:「經歷過野蠻,我們不得不在乎文明。」此事件突顯中共當局不容許媒體獨立、不尊重知識分子、無法坦承的面對歷史,已成野蠻的象徵,龍應台一語「請用文明來說服我!我願意誠懇傾聽!」道出自由世界等待中共極權者的回應。◇

 

台灣對非洲外交新據點:利比亞

 

2006.01.27【大紀元時報】


陳總統接見前來訪問的利比亞強人格達費之子賽義夫。(AFP/Getty Images)

☉王韋婷

利比亞強人格達費之子賽義夫,日前以私人身分訪問台灣,總統高層也宣佈,將和利比亞互設代表處。這是台灣和利比亞在1978年斷交之後,兩國在外交關係上獲得的一大進展。利比亞可望成為台灣在北非突破外交封鎖的前哨站。

台灣外交重返北非

1月18日,利比亞強人格達費的兒子賽義夫,以利比亞格達費基金會主席的私人身分造訪台灣,雙方同意互設代表處,並且簽署合作備忘錄,增進經貿、科技以及軍事交流。由國安會一手主導,秉持烽火外交的一貫特色,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破外交封鎖,中華民國代表處可望重返北非。

強人主政經濟受封鎖

1969年,上校軍官格達費發動政變,推翻當時的王朝統治,開啟利比亞強人主政的時代。美國和利比亞的關係一直不好,美國向來認為,利比亞參與多起恐怖攻擊事件。1988年美國泛美航空客機在英國洛克比發生的空難,經過調查之後,涉案嫌犯直接指向利比亞高層,導致美國和利比亞的關係降至冰點。遠景基金會助理研究員簡嘉宏表示,洛克比事件之後,美國就把利比亞列在流氓國家的名單之上,對利比亞進行經濟制裁。簡嘉宏說:「格達費在1969年革命成功之後,他把所有的石油公司、外商銀行、大型外資公司全部收歸國有。格達費的偶像是埃及前總統納瑟,納瑟這個人是一個大非洲主義,主張非洲事務由非洲管理。利比亞之前被稱為流氓國家,因為他涉入了非常多起的恐怖攻擊事件,被西方國家採取經濟制裁,一直到前一陣子才解禁。」

911後美利雙邊關係漸入佳境

經濟制裁的確踩到利比亞的痛處,格達費在沒有辦法振興國內經濟的情況下,對西方國家的態度轉趨軟化,不但交出空難嫌疑犯,還支付受難者家屬大筆的賠償金;911事件後,利比亞甚至支持美國的反恐政策。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教授利傳田表示,美國和利比亞之間雖然沒有邦交,但是兩國關係已經漸漸趨於正常,利傳田說:「兩國關係前年開始已經解凍,利比亞跟美國的政要也很要好,軍事也開始合作。總而言之,利比亞跟美國的關係已經是像平常國家一樣的友好關係了。」

不過,簡嘉宏指出,美國內部也對利比亞仍然抱持懷疑的態度,簡嘉宏說:「其實美國現在還有一派說法,是在觀察利比亞對美國示好的姿態會維持多久,因為他們一直相信,是經濟制裁讓利比亞不得不採取一個比較配合的動作。一旦利比亞的國內民生或是經濟需求滿足之後,是否還會對美國和西方國家言聽計從,可能也是目前美國政府官員觀察的重點。」

迫於美國壓力台灣拒絕利比亞建交暗示

台灣和利比亞的關係一直都不錯。利傳田表示,在台灣駐利比亞辦事處還沒有關閉之前,利比亞曾經對台灣示好,但是礙於國際政治現實,台灣並沒有進一步的做法,他說:「其實利比亞這個國家跟中華民國台灣是滿好的。我們曾經有大使館、我們曾經有農技團,也有其他一些漁業團等等。利比亞方面曾經想要跟我們增進更友好的關係,但是我們方面是拒絕了,因為美國認為(利比亞)是流氓國家。伊拉克也想跟我們建交啊!海珊想跟你建交你敢嗎?利比亞想跟你建交你敢嗎?你不敢呀!當然是受了美國的壓力。」

著眼石油資源台灣外交重心轉向中東非洲

台灣近來積極朝中東、非洲地區拓展外交,在中油宣布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簽訂石油探勘計畫之後,簡嘉宏表示,這次和利比亞的接觸,也是著眼於能源利益,讓能源依賴進口的台灣,分散海外油源的供應風險。簡嘉宏說:「台灣在1988年跟沙烏地阿拉伯斷交之後,中油那時候就已經慢慢在拓展油源跟尋找油源。但是礙於我國的國際處境,實在沒有什麼辦法,再加上美國2003年攻打伊拉克,使得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輸出的不穩定因素日漸增加,美國有能力捍衛自己的石油來源,但是我認為,台灣目前來講並沒有這個條件,所以台灣適時在中東和北非,透過官員的努力之下,這次利比亞有了一個新的契機,我覺得還算是一個相當成功的例子。」

台灣外交應保持自主獨立

同樣是石油資源重要國家,美國對待伊朗和利比亞的態度就截然不同,對美國而言,聽話的就可以成為盟友,不聽話的就是流氓,完全以美國的單邊標準衡量。台灣外交處境艱困,面臨中國在非洲地區挖牆腳的戰術,應該及早以突破外交空間作為第一要務,以利比亞為例,台灣應該及早抓住先機,來發展兩國關係,堅持外交自主性,開創自己的外交空間。

轉載自《中央廣播電台》◇

 

古狗牽到北京成了看門惡狗

 

2006.01.27【大紀元時報】

☉李心

今年是狗年,所有跟狗相關的話題到處是一片沸沸揚揚的,可是國際上卻有一隻很知名的「狗」,卻在今年選擇了當惡主人門口的看家狗,它就是目前全球排名第一個搜尋引擎「古狗」(Google)。

據外電報導指出,為配合邪惡的中共對網際網路的管制,古狗在1月24日宣布,將要把一種「特別版」的搜尋引擎引進中國大陸。這種搜尋引擎沒有傳送和接收電子郵件的能力,也不能製作部落格。當然,所有惡主人不喜歡出現的字眼與內容,古狗也會完全「忠誠」的來過濾與阻擋。

也就是說,古狗到了北京就不再是古狗,而是不折不扣的「看門狗」。

當然,被牽到北京就改變本性的不只是狗,還有虎(雅虎)跟眾多想要對惡主人搖尾乞食的寵物們。

當然,表面上看起來,即使國內退黨大潮已超過7百萬人,這個壞主人一時還能打腫臉充胖子,還有些吃剩的肉屑可以「賞賜」給這些忠誠的看門狗,可是等到即將來臨的惡主人接受制裁或倒台那天,這些當時幫兇來行惡的貓貓狗狗,也一定逃不過天地與人們的制裁。為了短暫的利潤出賣自己良心與靈魂,最終將面對的還是正義的審判。

古狗在美國矽谷的總部,號稱是匯集了全球頂尖的人才,也匯集了全球最豐沛的資源,更在全球最自由民主的聖殿中成長茁壯,可是卻在它終於「長大成狗」之際,選擇了當成邪惡中共的看門狗,這是他們的選擇,也是人類的悲哀。

尤其是對許多曾經幻想著中國能因經濟成長開放與越來越多外資的投入而走向民主自由的人來說,古狗的選擇,就是一聲最明顯的喪鐘。它讓我們再次看清了,只要本質邪惡的中共仍宰制著中國,任何的經濟成果與外來投入,就只是補充與挹注給它更加邪惡的能量,然後進一步更為所欲為來壯大它自己。

清醒吧!所有中國與西方的人民。◇

 

就《冰點》被非法停刊的公開抗議

 

2006.01.27【大紀元時報】

☉李大同

新聞界的同行們、知識界、法律界的朋友們,《冰點》週刊海內外的熱心讀者們:

2006年1月24日星期二,是《冰點》週刊的發稿日,《冰點》在京編採如往日一樣,齊集編輯部,認真校對將於1月25日出版的新的一期週刊。下午4點多,版樣全部出齊,送總編輯審閱付印。然而反常的是,遲遲沒有回音。我們聽到,報社領導層被全部召到團中央開緊急會議,沒有人看大樣了。這意味著將有不同尋常的事情要發生。

天塌下來,報紙也是要正常出版的,這是對所有訂戶、所有讀者負責。我們將大樣中所有發現的錯漏改定,靜等事變的發生。鑒於中宣部對《冰點》的批評指責從來就沒有斷過,星期一還剛剛見到中宣部閱評小組對《冰點》刊發的袁偉時教授的文章《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作出的文革式上綱上線的蠻橫指責,作為主編,我估計,撤銷我職務的時刻來到了。

然而卑鄙所能達到的程度,總是超出常人的想像。大約5點多鐘,全國各個媒體朋友們的電話紛至沓來,告訴我他們已接到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北京市新聞局的通知,「不許刊登任何《冰點》停刊整頓的消息和評論」、「不許參加冰點編採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不許炒作」、「要保持距離」等等。繼而,各個海外媒體記者的電話也絡繹不絕,要求我證實這件事。然而直到7點,還沒有人正式通知我,報社領導層從團中央回來,還在開會商量。我反倒成了最後一個知道這件事的人。所有資訊證明,這是一個黨內高層某些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韙,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行動。這個行動,不僅沒有任何憲法和法律的依據,也嚴重違反、踐踏了黨章與黨內政治生活準則。

作為一個職業報人,《冰點》停刊是我最不能理解、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因為報紙是社會公器,報社與訂戶、讀者有契約,是讀者付款購買的資訊產品,報社必須履約,不管個人的命運如何,《冰點》週刊應該如期送到訂戶手中。然而在作出這個決定的人那裡,社會影響算什麼?廣大讀者算什麼?主流大報的聲譽算什麼?黨章國法算什麼?中國改革開放的形象算什麼?執政黨的形象又算什麼?他們將社會公器視為個人的家產,認為可以隨意處置。

晚上7點30分,我接到社長、總編輯叫我上去談話的電話。對我宣布的決定,是團中央宣傳部作出的。「決定」將袁偉時先生的文章冠以若干莫須有的大帽子,然後宣布《冰點》週刊「停刊整頓」;除對總編輯和我本人通報批評外,還要作「經濟處罰」,誰給了他們這種權力!心態如此之齷齪,令人哭笑不得。

自然,這場談話在前述種種背景之下,已經成了一場滑稽劇。很明顯,這是「上面」少數人在背後操縱,團中央在前台扮演丑角。我據理向社長、總編輯痛斥這份「決定」和中宣部《新聞閱評》的荒唐,並向他們宣告:我將正式向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控告這次非法行為。

就在《冰點》週刊被停刊的今天,報社接到大量讀者的詢問電話,已有讀者在得知《冰點》停刊後憤而去郵局退訂本報。

「上面」少數人對《冰點》週刊的扼殺,蓄謀已久。2005年6月1日,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紀念日前夕,《冰點》刊發了《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一文,真實記錄了面對民族危亡,國共兩黨兩軍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浴血奮戰的真實歷史場景。與傳統宣傳不同的是,《冰點》首次在主流媒體上客觀真實地報導了國民黨將士在這場戰鬥中犧牲數萬人的戰鬥歷程。

這樣一篇真實的歷史描述,卻遭到中宣部閱評組的蠻橫批評。他們批評的根據是什麼呢?沒有任何事實,而是根據「××年××出版社的中共黨史××頁關於平型關大捷的記述」,《冰點》的報導是「美化國民黨,貶低共產黨」。結果,在紀念中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的大會上,黨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在紀念講話中全面肯定了國民黨將士在抗日戰爭主戰場上的功績。誰對誰錯,不言自明。

在連、宋訪問大陸結束之際,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女士在《冰點》發表長篇文章《你可能不知道的台灣》。文章用豐富的材料,首次客觀真實地向大陸人民介紹了台灣幾十年來的變化和發展,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好評,對溝通兩岸民眾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這樣一篇文章,竟被中宣部某些人指責為「處處針對共產黨」,其眼界和心胸之狹隘令人驚詫。

2005年12月7日,《冰點》刊發胡啟立同志的長篇回憶文章《我心中的耀邦》,引起強烈反響,海內外中文媒體紛紛轉載,無數網友發帖說被文章感動得熱淚盈眶。對這樣一篇起到極好社會反響的文章,中宣部竟打電話到報社來問罪,稱報社違反了「沒有自選動作」的規定!在這些人那裡,哪有一點對胡耀邦同志的真感情、真悼念啊!

這次事件再次集中暴露出我國新聞管理體制的根本性弊端,那就是中宣部少數人以其狹隘的眼界、逼仄的心胸、專制蠻橫的工作方法,將本應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活躍政治局面,管制得萬馬齊喑、一片死氣沉沉。這些人要的是順從,而不是平等。這種專權,中國共產黨黨章的哪一條授予過他們?!

對我國新聞管理體制的弊端,我們將另文論述。在這封信裡,我們只是想告訴同行們、讀者們、朋友們,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沒有真理害怕辯論,沒有真相懼怕公開。儘管中宣部的某些人動用權力,封鎖所有媒介和網路,但我們相信,你們一定會看到這封信!你們有知道真相的權力!

衷心地感謝你們!

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主編李大同

200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