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3兆 不是18%

 

2006.12.26【自由時報】

■ 林奇璋

目前軍公教退休金來源有三:退撫金、公保養老給付、台銀十八%優惠存款利息。

退撫金與公保皆由政府(中央、地方)負最終償付責任,而台銀負擔之十八%優惠存款利息,則由中央、地方政府、台銀三方編預算共同分擔。來源形式雖不同,財務實萬流歸宗,如一個人的口袋,分左口袋、右口袋、內口袋等,但是最終的財政赤字,仍需政府解決、全民買單。

無論是銓敘部今年二月開始實施的十八%修正要點,或本月立法院朝野協商之新十八%,據報載,平均一年可節省一百億元,但事實上這只是針對上述第三項台銀優存利息部份,未涉及其他龐大軍公教退撫金新、舊制上兆元隱藏負債。

實際攸關全國公務人員退休權益的退撫制嚴重提撥不足,據估計,軍公教人員退撫新、舊制隱藏負債已近三兆元,且一年以七百多億元財務缺口繼續增加中,形同「透支未來」,已直接威脅國家財政狀況(目前全國一年的中央政府稅課收入也只有一兆多元),若拖得越久,債加債息,恐更無力負擔。

年省百億元的十八%改革方案,讓政府財政負擔現象或許稍見喘息,但整體軍公教退撫問題無法解決,債務仍持續擴大中(前述一二三項總和),猶如財政水庫已近底,目前只堵住一小水道流失,卻無視於整個財政水庫的軍公教退撫新舊制的大漏泄與耗竭,恐無法避免水庫乾涸,且時間並不容許我們繼續拖延。

軍公教退休制度如十八%、退休年齡、配偶年金領半、所得替代率、領雙薪、月退與一次金的「實質不平等」等諸多問題,延宕已久,政府應全盤攤開軍公教退撫制財務數字,讓人民頭家瞭解實際狀況,再面對「如何改」的問題。十八%優惠利率的確該改,但更該修正的是整體「軍公教退休金制度」。

(作者為FSA美國精算師)

 

從香港看高雄港

 

2006.12.26【自由時報】

<黃天麟專欄>

高雄市長候選人黃俊英副校長選前在發表政見時,極力鼓吹直航,認為海空直航,可創百億元商機,才能讓台商回流,外商投資,增加就業機會,重振高雄港雄風;北市市長候選人郝龍斌也提出以松山為直航空站的政見,南北相互輝映,鼓吹直航仙藥。雖然選戰已過,但錯誤的陳述至今仍餘波蕩漾,誤導社會甚深,立法院又迅速將兩岸三通直航案排入下次院會討論,看來直航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問題是:高雄港為何沒落?

理由實在是非常簡單,因為產業外移,使高雄港已無貨可載。這是很自然的結果。有人說,是因為不直航,才使高雄發展不了轉運業務。但無貨轉運時,貨船還會靠港嗎?若不相信,請看下列報導:

「深圳港現在已是全球第四大貨櫃港,到二○一○年貨櫃吞吐量將達二千六百萬標準箱,可望超越香港及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一大貨櫃港。」為什麼深圳港自建港後發展神速?理由同樣很簡單,因為附近有工廠,有貨可載。而與中國不但直航,火車也能直達各地的香港,仍然競爭不過深圳,因為工廠都靠近深圳,深圳的貨根本無須香港轉運。由此信息應可了解,黃俊英發展高雄的政見,是抓錯了藥單投錯了藥。事實是,高雄沒有病,癥結只在產業之外移中國。

綜觀主張直航所持理由,除方便性與節省往返費用外,均屬未經實證的個人主觀認定,台商如此,外商也一樣。以海運業來說,直航確可獲取轉運之利基,依此,他們就率爾認定直航有利於台灣,至於因直航而會引發的產業外移則茫然無知。為了圓夢,他們還會以直覺的個人感受,大言不慚地認為直航可以讓企業根留台灣,可以使台商回流,可以促使外商投資,增加就業,至於被問實據在那裡時,則完全拿不出可靠的數據與例證。

直航可以留住企業、投資台灣的說法不但牽強,甚至可以說是捏造的。依照陸委會之調查,直航後台灣企業對中國之投資會增加一.九倍,顯然有促進對中國投資之效果。工業總會問卷調查之結果亦與陸委會相同,「會增加對中國投資」之廠商占了五十二.三%,是「會增加在台投資」之廠商(只占二十七.四%)的二倍,顯然直航會讓企業根留台灣,是統派處心積慮捏造出來的謊話。

直航為什麼會讓廠商增加對中國之投資?這是市場原理使然,即小經濟體與大經濟體結合之時,小經濟體之人才、資金會被大經濟體所吸引,終使小經濟體淪為邊陲。交通越方便,往來越密切,吸引之磁力會越強。中國能在十五年內吸去台灣三千億美元投資性資金,就是此種磁吸效應之結果。

是以,高雄市如果真的想振衰起敝,還是學學麥寮吧! 麥寮港全年貨物吞吐量已超越了台中港,因為它有六輕,它有新興的工廠。換言之,「 投資南台」是恢復高雄港過去榮耀的不二法門,沒有積極管理的直航,則適得其反,只會使高雄更加委靡,只會惡化南台當前之問題。(作者為前國策顧問)

 

養老只能靠政府?

 

2006.12.26【自由時報】

■ 王明宗

拜讀自由廣場十二月二十一日楊老師的「唉 沉重的十八趴」,我也感到十分沉重。

家父一輩子上班 ,賺的跟老師差不多,繳稅一個錢也少不了,老師卻免稅啊!家父繳稅給政府,還要張羅孩子的教育費,然而老師的兒女有教育津貼啊!家父到頭來也沒多少養老終身費用,但是我們這些子女會照顧他,讓他安心養老。

反觀楊老師,終身免稅,兒女教育有津貼,比農人、 工人更具優勢,難道老師的孩子受政府照顧,長大成人無法奉養父母嗎?楊老師離職多年,還每月有兩萬多元固定收入(這是最低的),認為這樣是在過清苦生活?殊不知這年頭年輕人,整天上班,一個月兩萬多的大有人在,還要扣除上下班油料、所得稅,比整天不做事情的楊老師收入低,人家還是活下去啊!人家有做事情才有這個收入啊!

只要在政府機關幹活,養老要完全依賴政府?自己不用存錢,兒女不用分擔養老?也不看看同樣是台灣人,其他行業是怎樣養老?

(作者為彩繪DIY素材批發商)

 

220公分國土淪陷記

 

2006.12.26【自由時報】

■ 許錦文

雲林科技大學水土資源防災科技中心上月底在台西國中舉行的「中小學教師研習」專題演講中,以數據證實雲林縣有近二分之一土地面積有地層下陷現象,其中以沿海鄉鎮累積下陷二二○公分為最,且下陷面積逐漸向內陸移動。

無獨有偶,中研院全球環境變遷中心最近也提出警語,台灣西半部沿海地勢低窪的區域,必須小心海水倒灌,一旦颱風來襲,加上漲潮,可能整個村子都會被淹沒。

這樣的報導及警語,對關心台灣國土生態者已是司空見慣,但中央與地方政府始終拿不出根本解決之道。

看看同是島國的日本農田,有鑿井灌溉情景嗎?回憶起當年周至柔任省主席時,當時的雲林縣長為迎合其餿主意,在各鄉鎮鑿深井以利農民灌溉。後來井廢了,代之而起者為農民違法在自己農田鑿井灌溉,由原先的點鋪蓋成面,加上養殖業的超抽地下水,種下今日雲林縣地層下陷嚴重之由。

二二○公分,真的很嚴重了!

(作者為雲林人,技術學院講師)

 

教科書單一版本 政治鬥爭

 

2006.12.26【自由時報】

■ 曾韋禎

台北市計畫自辦基測,並納入台北縣、基隆市,形成「北北基共辦基測」,且日期將與全國第一次基測撞期,迫使學生必須選邊站,擇一考試。姑且不論地方政府能不能辦基測,「北北基共辦基測」的基礎,是建立在國中、小教科書單一版本上,這就讓一場單純的基測,成為地方首長直接拿學生來挑戰教改核心理念的政爭工具,是殘酷,也是不負責任。

觀諸台北市所持使用單一版本的三大理由:學生減輕課業壓力、縮小社經地位差距、家長減輕經濟負擔。完全是本末倒置,避重就輕。

在一綱多本下,不同版本間的差異,連郝龍斌都自承只有五%,最重要的是,透過不同的版本,呈現出對多元的尊重。並不是說,為了要把這五%的差異補足,就得多花三、四倍以上的時間與金錢,去遍覽所有版本。會造成目前這種偏差現象的,應該要去檢討校方、教師、家長的心態,而不是歸咎到一綱多本上。

再者,只因為這五%的差異,就要獨厚特定教科書出版業者,也是嚴重違反比例原則。更令人擔憂的是,為了搶食這塊大餅,書商勢必使出渾身解數,種種弊端、回扣還是其次,只怕眾書商為了迎合 遴選小組,揣摩上意,寫出符合特定立場偏好的教科書。最後入選的只有一家,所有書商卻會因此受到牽制,乃是「以一市操弄全國教科書書寫方向」,讓好不容易掙脫意識型態掌控的教科書,反再度淪為意識型態的俘虜,豈不諷刺?

如今這群首長們口口聲聲說要減輕學生、家長負擔,卻想出一個製造更多問題的方案。如果學生要參加全國第二次基測,還得多花時間來適應,豈非額外增加學生負擔。這樣的做法,除了滿足地方首長的大頭症外,看不出有任何正面意義與必要。

希望政客們不要把學生的未來與眼界,拿來當做自己的政治籌碼。(作者為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