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NEXT

2007.01.22大紀元時報

《鬼佬》再現偷渡客辛酸


影片《鬼佬》主演林愛欽。(Getty Images)

英國莫克姆灣海灘拾貝慘劇發生的地點。(大紀元)

【大紀元訊】電影《鬼佬》(Ghosts)以三年前20多名中國大陸非法勞工在英國莫克姆灣遇難事件為背景。這部電影於莫克姆灣遇難事件三周年之際在英國上映。

影片以一名來自福建的女性為主人翁,講述了她舉債數十萬,偷渡到英國打黑工,和同伴在莫克姆灣遇險,死裡逃生,最後返回中國大陸的經歷。
以記錄片著稱影壇的英國導演布魯姆菲爾德把這一悲劇搬上了銀幕,採用的是記錄片的拍攝方式,全部由非職業演員出演。

布魯姆菲爾德在接受BBC採訪時說:「我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工作,我自己也去臥底打工。我們還僱了一些中國大陸學生,同非法移民一起工作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然後他們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這樣我們有了對中國大陸非法移民生活的準確了解,劇本就是這麼來的。」

主演本人曾是非法移民

影片女主角的扮演者林愛欽本人就曾經是非法移民,她的經歷跟電影中的偷渡過程大同小異。但是,發人深思的是,來自福建長樂縣的愛欽,並不是因為貧困潦倒才一定要來英國的。她說:出國前她在家鄉有自己的店舖,做金銀首飾加工。但她感覺不好,還是想為了未來再找一條出路。

不過她表示,電影中表現出的打工經歷比她自己初到英國時還要艱苦,尤其是在莫克姆灣拾貝,不是常人能承受得了的。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希望明天會更好一點,但那樣死去,真的很悲慘。很多死難者都有孩子,而他們偷渡的一個重要目的,本來就是為了將來孩子好點,卻反而在異國他鄉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

目前,有3百萬外籍勞工在英國生活,他們中的很多人跟《鬼佬》中的人們一樣,負債纍纍,隱藏在社會的角落,吃最簡單的東西,很多人擠在一個房間住,辛苦工作,卻由於身分、語言文化等障礙而得不到任何保護。導演布魯姆菲爾德談到了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

「我認為只有很少的英國人了解生活在這裡的中國人,他們只知道一些中國大陸食品,覺得中國人是不好理解的。我希望人們看了這部電影能明白,這些人離開親人、孩子來到英國是多麼的痛苦,他們的感情跟別人的一樣。很多英國人是不會想到這些的。」

人性關注

在影片拍攝中,導演布魯姆菲爾德對莫克姆灣事件的處理體現了對人性和現代奴役問題的關注。他說:

「那些人的工作給英國人帶來了方便。如果把那些人稱作非法,不讓他們繼續工作的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我們都知道,沒有這些人,這個國家的工業會崩潰,如果所有的移民都離開,整個國家的經濟會停滯,交通、醫療、學校的運作都會停止,超市裡不會有食品。所以我們需要這些工人,這樣就要承認他們、保護他們。我希望中國大陸人以及所有這些移民能夠更好地被英國社會接受,不再被看作二等公民,受到辱罵甚至虐待。」

儘管生活艱難,影片中的女主人翁和工友們仍然有一些娛樂的時光,打打麻將,休假的時候還會一起吃燒烤,也會看工頭和他女朋友的笑話。這樣的安排是否真實呢?布魯姆菲爾德說:

「人在最艱苦的環境下往往有很好的幽默感,我們就是這樣生存下來的。有一個詞彙叫『絞刑架下的幽默』,我想在最壓抑和困苦的時候,人們反而是最滑稽的。這是很真實的。」

加緊控制

莫克姆灣慘劇已經過去三年了。自那以後,英國政府收緊了對非法移民的政策,頒布了工頭執照法,加強控制的同時也使很多人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鬼佬》的主演、身分也曾是非法移民的林愛欽說:希望英國政府不要再堅持認為他們這些人什麼貢獻也沒有,其實他們做出了很大貢獻。另外,他們這些人受到欺壓,卻沒人知道。

專門為華人利益活動的英國民權組織的林懷耀對英國政府的舉措頗有微詞。他說:

「莫克姆灣事件顯示了很多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英國政府的移民政策,特別是內部的控制,就是這個悲劇的起因。三年過去了,我們對事態的發展並不滿意,因為政府收緊了移民政策,讓外籍勞工處於更弱勢的地位,在更危險的環境中工作。」

在影片《鬼佬》中,女主人翁在潮水快要淹沒自己之前,給在國內的孩子打電話。扮演這個角色的愛欽來英國八年,也是歷盡坎坷。她想告訴那些準備偷渡來英國的同胞們:

「希望他們不要來了。我覺得自己那個時候可能堅持自己找一條出路,太快做決定了。而且我覺得像我們這些年輕人如果來外國的話,就是你在尋找這條以為說很好的路,但是你會失去很多東西,你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適不適應這個國家很多東西。所以可能你精神上未必支撐得了。我覺得還是在自己的國家好,而且對我們自己國家也好一點。」

莫克姆灣已經成為過去,類似的悲劇是否還會重演,很難預測。無論如何,《鬼佬》這部電影會在未來給人們敲響警鐘,提醒人們仍然有這樣一個人群的存在。

  ──轉自BBC中文網(因篇幅略有刪節)◇

編者按:「鬼佬」是中國大陸移民對包括英國人在內的所有西方人的稱號。它翻譯成英文就是Ghost,但Ghost一詞本身又有「鬼」、「幽靈」的意思。英國《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報導說,中國大陸移民使用「鬼佬」稱呼英國人,反映了他們對英國社會的疏遠;但是反過來,「鬼佬」也反映了英國人對中國大陸非法移民的看法:有影無形,好像幽靈一樣存在著。

 

 

2007.01.22大紀元時報

【社論】《解體黨文化》之四:被改造思想後人們的表現(53)

就連本是教書育人的學校也頻頻出現禽獸教師。有的學生遭到強姦懷孕,有的被強姦並包為二奶,有的老師強姦未成把學生殺害了,有的甚至對非常年幼的小女孩下手。國內媒體2003年報導,重慶大足縣一名小學教師,從2002年至2003年,先後對自己所教的10名未成年女學生實施強姦猥褻。甘肅隴西縣一名體育老師以幫學生走後門上學為名,將該校12名初三女生強姦,其中兩名學生被強姦後懷孕。貴州省錦屏縣河口鄉中仰小學一名51歲的教師,在一年半時間裡,42次強姦 12名女學生、35次猥褻16名女學生,僅有3人倖免於他的魔爪。2004年6月,臨夏縣一小學教師,在一年半時間內先後將三年級的9名女同學多次強姦和猥褻,其中次數最多者達數十次,而這些孩子最大的一名還不滿15歲,其他均是9到10歲的女童。湛江市下轄的雷州市南興鎮某小學校長林登平,三個多月竟然作案 7次,共強姦11名均是在校學生的未成年少女,受害者最小僅10歲……這樣喪心病狂、怵目驚心的惡行,在今天卻已經屢見不鮮。

中國人在性的問題上自古都是嚴肅認真,把操守看得很重。只有結婚之後才能住在一起。結婚時要拜父母、拜天地,有天地神明為自己的婚姻作證。反之,如果有人被指控私通、淫亂,那會是一項大罪。強姦就更是跟殺人放火一樣,罪不可赦。「萬惡淫為首」,但今天的中國人,似乎已經完全忘記了先輩的古訓。這種局面,不能不說與中共破壞傳統道德價值,宣傳無神論、唯物論密切相關。在中共的黨文化裡,權力就是道德的最大詮釋者。只要有權,只要有條件,就可以肆意妄為。從共產黨早年的「共產共妻」,到毛澤東的淫亂,再到現在中共官員的腐敗墮落,從官方到民間,一切傳統價值都被顛覆了,一切家庭人倫觀念都被拋棄了。但歷史一次次地告訴我們,亂性往往是一個民族走向覆滅的先兆。再發展下去,我們到底期望一個怎樣的未來?

5)黃賭毒產業化 官方成保護傘

中國賣淫業一直是非法的,性產業必須同軍警結合才能生存和發展。有些性產業根本就是同軍警合作辦的,有的也不隱瞞這點,因為這是提供安全的保證,例如軍隊或公安的招待所反而客似雲來。性服務業涉及的經濟利益越來越龐大,就業人員大約有1千萬,涉及的消費每年大約1萬億人民幣。由於2000年的員警行動,中國經濟學家楊帆估計,失業的女性工作者的消費降低,中國GDP因而減少了1%。北京大學中國公益彩票事業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王增先在研究會上「保守估算」,每年有將近6千億元人民幣的賭資流向國外及港澳地區。毒品市場3千多億人民幣,吸毒人員超過1千萬。瀋陽市禁毒支隊隊長陳鑫、瀋河分局原局長曲月福和現局長張保華及另外1百多名警官為毒販做保護傘,毒販和員警勾結,販毒「一條龍」。黃賭毒三大市場幾乎相互關係協調發展,由於從事三大行業的人員需要有特殊的地位與背景,因此,中國的軍警及政府要員成為三大行業的最重要的受益者,因為沒有政府及軍警做背景,這三大行業在中國寸步難行。官方參黃、參毒、參賭,上行下效,造成中國人對吸毒、販毒、賭博、賣淫、嫖娼司空見慣,甚至親身參與,不覺得自己幹壞事。

在感受著經濟發展帶來的現代生活時,人們最有切膚之痛的就是社會道德下滑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有人形容共產黨過去在課本裡宣傳的「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今天早已變成了社會實踐中的「權欲、錢欲和性慾」全面崛起,名曰「三玩博士(玩權、玩錢、玩女人)」。假貨盛行,色情氾濫,黑社會活躍,官商勾結,警匪一家,而民間疾苦卻乏人問津,社會公正更是不得伸張。這樣的社會裡,沒有內在的道德約束,沒有外在的輿論約束,沒有外在的法律約束,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2007.01.22大紀元時報

共軍權力鬥爭擴展到太空

■ ☉林保華(資深評論家)


2006年10月30日,在中國珠海舉辦的第六屆國際航空展上展出的中共製造的P12型導彈武器系統。(法新社)

中共在1月11日成功測試獵殺衛星武器,摧毀中國一枚老舊氣象衛星。效應持續在各國發酵,包括日本、澳洲及美國都同聲向北京當局要求「說清楚講明白」。(AFP)

1月11日,中共使用地面發射的中程彈道導彈,撞擊、摧毀在地球上空約537哩軌道運行的中共老舊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中共這次測試目的被認為是展現軍事能力,顯示中共有能力威脅美國、日本、俄羅斯、以色列和歐洲的某些偵察衛星。中共的氣象衛星與美國的間諜衛星大約在同一個軌道運行,因此這項測試對美國防衛系統構成一種間接威脅。除了美國之外,澳洲、加拿大也已提出抗議,預料英國、南韓和日本也將採取相同行動。

中共國防部19日拒絕證實在太空測試衛星殺手武器;中共外交部發言人也表示,對反衛星測試無可奉告,對於外界要求發表評論,也未答覆。中共駐美大使館發言人李建華18日則說,他已聽說有關反衛星的報導,但不會發表聲明,也無可奉告。中共國防部主管對外事務發言人的回答最奧妙,他說:「我們不知道有此測試。通常媒體根據傳聞資料寫東西,我們沒有時間查證這樣的報導。」

奇怪呀。中共擊毀的是自己的衛星,又不是美國或其他國家的衛星。這些國家雖然對中共的行為有顧慮而提出抗議,中共政府也完全有理由進行駁斥,指責西方國家「粗暴干涉中共的太空內政」。把中共在太空的勢力範圍劃為「內政區」,將來自己要做什麼,就可以不理別國的干涉了。

然而中共政府卻是,採取迴避的態度,基本上是裝聾作啞。而最奇怪的是那個國防部發言人竟然說「我們沒有時間查證這樣的報導」。如果是外交部回答的,勉強可以說得過去,雖然也是一種推諉的辦法;但是國防部怎麼可以說是不知道呢?因為這是中共軍方做的事情。真不知道,也該去問。貪污腐敗都有時間去做,這種該做的事情倒沒有時間去做了?

因此可以解釋的理由就是,這個行動並未得到中共或共軍最高層的同意,然而做出來了,誰也不願意負責任,只好以裝傻來搪塞。而軍方怎麼做得出這種不願承擔的事情出來?看來還是與近來中共高層的內鬥有關。或要顯示軍方的影響力;或以站在「愛國主義」一方來參與高層鬥爭等等。如果的確是這樣,那就比那個朱成虎將軍所發出的豪言壯語更加嚴重了。看來中共軍隊內部發生的事情,比我們外界所知道的要嚴重得多。◇

 

 

2007.01.22大紀元時報

吃定台灣的經濟犯

■ ☉李永熾

日本明治時代在邁向全球化之餘,從武士轉化的企業家並未忘了自己,反而全力保護國家;反觀台灣的經濟通緝犯卻掏空台灣,錢進中國大陸,毫無國家觀念,令人心寒。

力霸集團負責人王又曾夫婦繼陳由豪等經濟犯之後,又債留台灣,錢進中國大陸了。王又曾是典型的政商,在國民黨時代任國民黨中常委;在民進黨時代,則與高官同進出,結果,卻揚棄台灣,淘空台灣,錢進中國大陸。

在台灣,政經人物常以全球化或全球布局來合理化台灣企業的西進。所謂全球化或全球布局,又跟所謂「商人無祖國」的觀點相結合,做為揚棄台灣的藉口。更惡劣者,將全球化或全球布局做為中國大陸化的另一說辭。

政經界的全球化經常奉行日人大前研一「民族國家終焉」的觀點棄台灣於不顧,卻又把中國大陸當作全球化的標的,而非真正的全球化;於是企業界的經濟罪犯全往中國大陸逃,或過水第三地,而根歸中國大陸。中國大陸也以台灣為敵國,伸出雙手接納來投奔或投降的經濟犯。因此,台灣的經濟通緝犯幾乎都窩藏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成了台灣經濟犯的窩藏地。這也象徵台灣的企業家或商人吃定台灣,完全沒有把台灣當作國家來看。不禁讓人想起日本明治時代的企業家。

日本明治維新,一方面意謂由封建走向近代;另一方面則追求國家內部的統合,建立國民國家的一體性。明治時代的全球化與國家化,是後進國家參與西方國家所定義的近代世界必然遇到的課題,德國的現象也不例外。

後進國家意指為先進國家英美法等所逼而不得不進入近代世界之謂。因此,後進國家不進入近代世界,與先進國家為伍,就可能淪為殖民地。這是後進國家不得不面臨的緊張局面。也因此,明治時代的武士(士族)都有相當深切的亡國危機意識。他們學習西方,並沒有忘了自己,反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免於亡國。

因此,明治維新時代的許多武士轉化為商人或企業家。武士是以保護藩國為最高的生命價值。明治維新,讓日本從鎖國成為國際成員之一,武士也以保護日本這個國家為最高的生命價值。武士轉化為企業家或商人之後,他們藉全球化來保護日本。將日本經濟力擴展到世界各地,是保護國家利益、避免被併吞殖民的方式之一,所以他們都有強烈的國家意識。

武士出身的三菱公司創辦人岩崎彌太郎發展海運為的是擊退英美海運,以免日本的海運為西方國家所掌控。澀澤榮一鼓勵日商從事銀行業,為的是集資發展工業,以免內部經濟為西方國家所掌控,他也因而被稱為日本銀行之父。日本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出身武士家庭,主張獨立自尊,認為一身獨立而一國獨立,同時也主張培植豪商,以實力跟西方商人競爭,維護國家利益。

這些由武士轉化而來的企業家都有強烈的武士道精神與國家意識,在日本面臨危機時,都積極集聚民間資本投注於工業化,讓日本成為獨立自主的近代國家。反觀台灣的企業主,在面臨中共武力威脅的情境下,不僅沒有國家意識,反而掏空台灣,支助敵人。

目前,日本雖有大前研一之流,以全球化否定近代民族國家,就像二次戰後的左派學人以國際社會主義否定一國社會主義一樣,但是在中共武力崛起與北朝鮮核武的威脅下,日本再度面臨嚴峻的挑戰,已經重新思考全球化與國家化的辯證關聯了。台灣不僅面臨中共的武力崛起的威脅,更明顯受到武力侵略的局面,企業主卻無國家觀念!

——本文轉載自《New Taiwan Weekly新台灣新聞週刊》第565期◇

 

 

2007.01.22自由時報

法律奇文共賞

■ 汪平雲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台北地方法院發出一個公函,受文者是「總統」,代為決行的審判長蔡守訓要求總統「請查如說明三所示之事項,並請以最速件於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二十二日中午十二時前,將相關文件送院『核辦』」時,顯然沒有想過涉及「總統豁免權」及「國家機密特權」的憲法爭議,但更令人吃驚的是,合議庭對於刑法、刑事訴訟法、審檢分立的基本原則都有「超乎法學常識」的驚人見解。

為使讀者明瞭,先將這份地院「濫權威脅總統」的函文內容摘錄如下:「…(總統)應如期覆知本院,否則屆期不得再行主張本案有任何國家機密保護法之適用。若事後再以其他事由爭執,即有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文書及物品罪嫌,而應並由檢察官依法追訴。」

首先,刑事訴訟法哪一個條文賦予法院有此一命令總統提出文件資料之權力?此一函文沒有引用刑事訴訟法任何一個條文作依據,竟憑空創造命令總統提出文書之權力。

刑事訴訟法賦予法院保全證據之強制手段,是「搜索、扣押」。然而,即使是「扣押」,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也明文規定「政府機關、公務員或曾為公務員之人所持有或保管之文書及其他物件,如為其職務上應守秘密者,非經該管監督機關或公務員允許,不得扣押。」法院竟然逾越刑事訴訟法,不敢搜索、扣押,卻限期要總統交出文書,並自創「屆期不得再行主張本案有任何國家機密保護法適用」之法律效果,令人嘖嘖稱奇。

國家機密保護法並沒有賦予法院自由裁量有無該法適用之權限,如果依法經核定為國家機密者,法院就必須遵守國家機密保護法之規定,不論何時提出,法院就必須「依法審判」。難道我們的法院有不遵守法律之權力,可以枉法裁判?

最離譜的是,法院公函竟引用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文書及物品罪嫌來威脅總統。此一公文首先違反法院「不告不理」及「審檢分立」之原則,法院根本沒有指揮檢察官提起公訴之權力,公文書卻載明「應併由檢察官依法追訴」,荒唐至極。而引用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文書及物品罪,更是令人大開眼界,該等文件資料由總統府依法保管在檔案室中,何來「隱匿」行為?從前述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亦可知,監督機關或公務員依法可以拒絕法院扣押文書,所以總統決定不向法院提出相關文書,是總統職權之正當行使,哪有「隱匿公文書」之犯罪?

最重要的是,法院要求「檢察官依法追訴」總統隱匿公文書之行為,違反憲法第五十二條總統「不受刑事上訴究」之規定,實在再清楚也不過了。

這份內容荒腔走板的公函,勢必將成為我國憲政史上一個經典負面教材,甚至是一個笑話,寫進未來的憲法教科書中。(作者為律師)

 

 

2007.01.22自由時報

參選總統 立場要清楚

■ <曹長青專欄>

美國和台灣都將在零八年舉行總統大選;美國離大選還有二十二個月,但兩黨總統候選人競爭的陣勢已經拉開;台灣還有十四個月,在國民黨方面,雖然馬英九自倒扁運動以來信譽和聲望一路下滑,但目前似乎還沒有人出來挑戰他的候選人地位。在民進黨方面,四大天王都透露參選意圖,但都尚未正式宣佈參選。到底誰能勝出,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或許我們可以從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競爭中得到一點啟示。

美國在共和黨方面,由於現任副總統切尼明確表示不參選,所以出現了十幾個躍躍欲試的參選人,期中呼聲最高的是二千年候選人之一的參議員麥肯(John McCain )和前紐約市長朱里安尼,兩人目前在黨內的支持率幾乎是平手。

正如統獨問題將繼續是主導台灣總統大選的主軸,伊拉克戰爭也仍然是美國總統大選的主要議題。在這點上,麥肯和朱里安尼都是堅定地支持這場戰爭,都表示了必勝的決心。所以就這個議題,他倆在共和黨基本盤中都沒有非議。但是他倆在其他議題上則各有偏離共和黨軌道、使保守派不夠放心之處。例如,麥肯曾經反對布希總統的減稅政策,還於其他議題上在國會不順共和黨團主流,因此黨內不少人對他不以為然。

朱里安尼在管理紐約市的八年中成績卓著,大幅降低了福利人口和犯罪率,同時在九一一時表現出了危難之中領導者的能力,使他聲望倍增。但由於他支持墮胎和同性戀者權益,被認為太自由派,令保守派不滿。

前國會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 )表示,保守派對自己的候選人從來都沒有非常滿意過,他說,「最理想的是找到一個新的雷根,可惜還沒有找到。」

在民主黨方面,同樣有十幾個準參選者,目前呼聲最高、並正式宣佈參選的是前第一夫人、紐約民主黨參議員喜萊莉,和民主黨伊利諾參議員歐巴馬(Barack Obama)。與共和黨兩位主要候選人勢均力敵的狀態不同,歐巴馬比喜萊莉落後很多,這主要並不是因為他是位黑人,而是因為他對本黨重視的重大問題都沒有表明清晰的態度,無論是伊拉克戰爭、全民健保及黑人權益等等。所以雖然媒體眾星捧月般地成天報導他,但他仍不能贏得民主黨基本盤多數,連主要的黑人領袖們都沒表示支持他。

而喜萊莉的各項政治主張,自她丈夫柯林頓執政以來就清晰地展現出來,所以她在本陣營基本盤中非議很小,成為最可能出線的民主黨候選人。

從美國兩黨候選人在黨內競爭的情形來看,要勝出的先決條件,是對黨關注的重大議題態度清晰,讓本陣營選民放心並有信心。那麼台灣的總統候選人從中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和借鑑呢?

(作者為中國旅美作家)

 

 

2007.01.22自由時報

打架 比打仗好

■ 楊大員

在中國居留時,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中國人屢屢帶著諷刺的口吻,嘲笑台灣的民主政治,特別是台灣立法院打架的亂像。彷彿那是天下最可笑、最不足取的事情。

有一次在飯桌上,話題又聊到了台灣政治上的衝突與對立,當然又有中國人說台灣立法委員打架是「野蠻的象徵」,有些台商同伴跟著附和,甚至對撫養自己長大的台灣流露出非常不屑的神情。場面稍微冷靜下來後,一位台商以相當感嘆的口氣說:「如果當年國民黨和共產黨有像台灣立法院那樣的場所,讓大家用拳腳來互拚,而不是在戰場上動用槍炮和子彈廝殺,那該有多好。」「希望中國未來有不同政黨存在的時候,彼此有歧見,千萬不要重演當年的國共內戰,大家殺得你死我活的,讓億萬蒼生受苦受難了!」

語畢,這些情緒亢奮的中國人啞口無言,筆者卻感覺憋在內心深處已久的一口鳥氣,終於釋放了出來。

感謝這位台商朋友!

(作者為台灣新住民,現於中國從事貿易)

 

 

2007.01.22自由時報

重大訴訟爭議 書面裁定為宜

■ 朱言貴

國務機要費案被告律師團再次主張偵審違憲,而二度聲請合議庭停止審判。承審合議庭日前評議後,非但駁回釋憲聲請,審判長還諭知律師團,不要再就違釋憲問題隨便發言,否則要依擾亂法庭秩序之規定論處。

按訴訟法律名諺:「有權利,就有救濟;有損害,就有賠償。」承審合議庭如果逕自出以口頭裁定,不啻抹殺被告該有之救濟機會。且透過書面裁定,堪供社會大眾共同檢視;更何況違釋憲問題事關重大,豈能輕率論處。

(作者現任空大法律課程教師)

 

 

2007.01.22自由時報

法院核定機密 總統將提釋憲

〔記者邱燕玲/台北報導〕台北地院上週五認定陳水扁總統的六大機密外交為「非機密」,經與律師討論研究後,陳總統決定親自出馬,針對「外交機密是否可由法院核定」聲請釋憲,此舉將創下現任總統聲請釋憲的首例。

台北地院上週已發函給總統府轉陳陳總統,要求陳總統在今天中午前提出相關證據,否則合議庭明天就對六大機密外交開放閱卷。總統府今天上午將進行最後研商,中午前就會對外宣布相關處理。

近扁人士指出,台北地院上週五認定六大機密外交「非機密」,但法院是否可以核定什麼是機密、什麼不是機密?此舉是否侵害總統職權?由陳總統本人聲請釋憲最適當。

據了解,原本陳總統去年底就打算要親自聲請釋憲,但因當時他已公開對外宣示國務機要費「一審有罪就下台」,若親自提恐予人開脫罪行之疑,所以由民進黨團聲請釋憲;如此法院認定六大外交工作「非機密」,由當事人陳總統聲請釋憲最為恰當。

一旦陳總統聲請釋憲,後續國務機要費的審理是否應暫停進行,府方也希望大法官做出處置。


學者:院檢忘了司法自我抑制


台灣法學會憲法行政法委員會昨日舉辦「誰來守護憲法」座談會,邀請學者探討國務機要費所引發的憲政法律問題。(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孫友廉/台北報導〕台北地院審理國務機要費案,對於起訴是否違憲、認定六項秘密外交非屬機密…,外界皆有不同看法,台灣法學會昨天上午舉行「誰來守護憲法」座談會,與會學者大致認為現今院檢似乎忘了「司法自我抑制」,大法官也應及時作出解釋,釐清行政、立法與司法間的關係。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耀祥認為,從該案來看,院檢已捲入政爭,他表示,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第四項,賦予總統決定國家安全有關大政方針…權限,均可見機密外交、援助中國民運人士…,都屬總統的政治行為,非法院所能介入。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施正峰教授也指出,美國對於如何認定國家機密,是交由總統、司法部長與白宮顧問來認定,美國法官或大法官都會給予尊重。

他認為,我國法官沒有此專業能力,須由總統來判斷,而國務機要費案中,法官認定六項秘密外交並非國家機密,對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不來作證,裁定罰鍰,已屬「法官的傲慢」,侵犯了行政權。

中研院人文社會中心助理研究員徐永明認為,一審法官並無任何基礎來認定機密,他觀察指出,現今我國民主化階段呈現的是司法、立法…都想向行政爭權,侵奪直選總統的權力。

與會學者表示,現今屬一歷史時刻,應好好區分釐清三權分立的關係,讓身為「憲法守護神」的大法官來表示意見,居中管制。

 

 

2007.01.22自由時報

公平是選舉的首要價值!

假如,王又曾家族一方面積欠銀行一屁股債不還,一方面把掏空的不法所得「贓款」,拿去「競標」銀行界龍頭台銀的經營權,由於他的錢都是A來的,可以大把花,競標穩居優勢,不但其他競爭者都會抗議不公,人民更看不下去!

同樣,馬英九帶領國民黨一方面死抱不公不義的黨產,不還財於民,一方面卻把黨產做為總統大選、國會選舉的資本,競逐總統大位及國會多數,黨產錢多多,選舉大把撒,競爭穩居優勢,這樣不公平的選舉,人民同樣看不下去!

上週五的立法院爆發藍綠大衝突,預算法案都可憐焦土,背後的原因就是黨產、公投、總統大選三角關係糾纏,馬英九的總統路與黨產互綁,民進黨則黨產公投與總統大選並進,雙方對陣直指二○○八總統之爭,自是立法院無法承受之重。

民進黨立委以幾近「綁架立法院長」方式,癱瘓議事,阻止中選會組織法通過,當然應譴責;不過,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嚴令黨籍立委,非通過中選會組織法不可,以阻止黨產公投,護黨產到底,做為攻取總統大位的利器,更形同「綁架台灣」,比綁架國會議長,嚴重百倍!

就如前述比喻,王又曾以不法所得,競標台銀,罪上加罪,不法加不公,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馬英九以不公不義的黨產,競逐總統大位,在舊的不公義之上,增加更大的不公義,台灣人民怎能輕饒?

公平是選舉的首要價值!民進黨的黨產公投與總統大選並進,雖政治操作斧鑿斑斑,卻合法且具追求公平、民意支持的高度正當性;馬英九以卡住所有預算、法案,阻止黨產公投,以利自己的總統路,但這回顯然是自搬石頭重重的砸了馬腳!(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2007.01.22自由時報

氣候變化—我們為何要立刻採取行動


Michael Reilly 麥瑞禮為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代表。

 去年十月卅日公布了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從經濟學角度研究氣候變化的報告,作者尼可拉斯.斯特恩爵士(Sir Nicolas Stern)已經將他的重要訊息帶到各國主要城市,例如在東京,他對包括由英國辦事處邀請、來自台灣的代表們發表演說。斯特恩爵士的報告指出,所有的國家都會受到氣候變化影響,台灣也不例外。

大自然警告 海淹陸地

從一九九○年至今,全球海平面已經上升十到二十公分。國際跨政府氣候變化審查小組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研究報告指出,到本世紀末,海平面有可能再上升九十公分,氣溫也可能再上升攝氏五到六度。在台灣環保署估計,到時候將有二百平方公里土地被淹沒,造成居民流離失所,農業與工業產出也將嚴重受損。台灣或許覺得自己可以做的很有限,或認為問題的根本在其他國家。但事實上,每位台灣人民平均每年製造十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個數字高過於德國、日本和英國。整體計算,台灣人口佔全世界○點四%,但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卻佔全球一%。

全球齊努力 排廢減量

台灣和台灣人民是「有能力」作出改變的。但是台灣存在許多反對的聲音,認為環境保護不應該以經濟成長為代價,他們主張台灣亟須新的製造業投資,以因應工作機會外流中國的壓力,而環境保護只是次要的議題。但英國的經驗顯示,情況不一定是這樣的。自一九九○年起至今,英國已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近十五%。為了回應斯特恩爵士的報告,英國政府決定立法達到在二○五○年以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六十%的目標。但自一九九○年起至今,英國經濟成長已達卅五%,是英國經濟穩定成長最長、受雇人口最多的時期。我們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多。我們估計如果要達到減量六十%的目標,在同一時期的經濟成長只會減緩最多六個月。

事實上,溫室氣體減量可以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和商機。從二○○一年到二○○四年間,英國環保產業創造了二十三萬個新的工作機會,共有一萬家新公司成立。在歐洲目前更有二百萬人在環保產業工作。率先降低排放量的企業也可以從中獲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英國石油(BP)」減少了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也節省六點三五億美金的企業支出。IBM成功地減少了六十%的排放量,其中超過一半是來自使用簡單的能源節約措施。從這些經驗來看,二氧化碳減量確實可以創造「雙贏」的結果,企業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獲利,而環境也因此可以受惠。

中國已經展開行動去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岳曾說,已經意識到煤炭發電是對全球氣候最大的威脅之一,並且採取漸進式措施去對抗全球氣候變化。在中國投資營運的企業並不會享有較寬鬆的排放管制規範。事實上,斯特恩報告的研究和分析指出,因應解決氣候變化的策略和措施是順應經濟發展需要的,而忽視這個問題必將損害經濟增長。能夠蓬勃成長的企業,是那些從現在開始準備和調適的企業,而不是那些置之不理的。

許多有為的公司正在朝此方向努力。世界上兩大能源公司,英國石油(BP)及殼牌(Shell),正在歐洲、美國及中國大舉投資再生能源個案,而認為台灣具有潛力發展類似個案。位於台南的益通光能科技獲得二○○六年「德勤亞太高科技、高成長五○○強」(Deloitte Technology Fast500 Asia Pacific 2006)評比最高獎項,此項活動是針對亞太地區快速成長的高科技企業所作之評選。益通光能所生產的產品,即為高效能之太陽電池。

台灣應積極 加速立法

但是對大多數企業要能有效的因應氣候變化的問題,需要政府制定正確的政策架構。台灣相關單位已踏出第一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溫室氣體減量條例,兩者正在等待立法院進行進一步的朝野協商。立法院如果能儘早通過此兩項法案,將使得企業能夠有信心去規劃能源使用,也可以展現台灣在這項重要領域上的國際領導地位。在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高時,此兩項法案也可以使台灣將能源供應多元化,確保能源安全。然而,兩法案之通過只是認可此項行動的第一步。雖然台灣的行政部門已經考慮要求新的投資建設案,需在環境影響評估中加入二氧化碳排放量評估,但沒有設立具體的目標。從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經驗顯示,溫室氣體之減量,明確目標的設立是有必要的。事實上,設定排放量目標並不會阻止新開發案,在英國還是有持續投資能源密集產業。長遠來看,明確的目標會使得決策更容易,更能鼓勵有獲利潛力的開發計畫。這目標也是給企業和社會大眾的明確訊號,向世界昭告台灣對溫室氣體減量的決心。

斯特恩爵士的報告只是告知世人,對抗全球氣候變遷,若不採取即時有效行動之後果。但他的報告最後下了樂觀的結論 :「 假如我們即時行動,並採取國際間一致行動,我們仍然有時間避免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最嚴重衝擊。」政府單位、企業界及個人皆須共同行動來對抗全球氣候變遷。政府堅定審慎的政策作為是帶動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應氣候變遷的問題並不只是必要的,它同時可以創造良好商機。對台灣的領導者而言,將是一個在此領域取得領導地位之最佳機會。

(作者:Michael Reilly 麥瑞禮The Director of British Trade and Cultural Office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