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NEXT

2007.02.16自由時報

平心看「去蔣化」

■ 敏洪奎

軍方決定拆移老總統銅像,以及其他所謂去蔣化之議,所引發的兩極反應,恐都有太情緒化之處,部分泛藍政壇人士的僵硬制式思維,更尤其令人沮喪,不知以此非現代心態,何足成為現代民主政黨。

一、老總統終究是領導台灣多年歷史人物,在適當場所保留幾座銅像,多數國人不致反對,但銅像氾濫到處皆是,實在不是民主國家宜有現象,軍方決定若有可議,就是下達得未免太遲。如果說拆移銅像就是大逆不道,請問對違背遺教遺訓,轉而疏美傾共行徑,又該如何論斷?

二、軍方是否可考慮另立幾座不同銅像,一新國人耳目?例如在陸軍官校豎立八二三砲戰殉職的趙家驤等三位將軍銅像,在空軍官校設置同一時期空戰大捷的歐陽漪芬等校尉的群像,以激勵新一代軍人防共保台志概?在古寧頭、八二三各役捐軀死難的老兵和本土充員,是否也該為他們立一座無名英雄雕像?他們血淚奮戰保衛台灣,儘管身分卑微,是否應比時下巧言令色政治明星和藝人名模之流,得到自由人民更多關愛尊崇?

三、政府編派部隊長期守護故去元首靈柩,是舉世民主國家所無的怪象,也是真正關懷老總統形象者所不忍見。在五指山營建恢宏陵墓,也已非尊崇他的正道,居然還有人要求和普通官兵墓區有所間隔。不知何種心態的人,才為保衛這種種不合理現象而固執不化大作文章。

四、老總統是敗退來台齎恨以逝,不是很風光的收場,為他營建宏偉中正紀念館,倒反似一種無情諷刺,但事到如今多說也是無益,要注意的是,現在要更改館名甚至拆除雕像,涵義就不同於撤除護靈警衛或拆移氾濫銅像,而具有徹底否定老總統的象徵意義,是否絕對公道或必要,能否獲得不分族群多數人民認同,恐值得做此主張人士慎重三思。

五、所謂拆移銅像就是撕裂族群或忘恩負義,都是很荒誕說法。

老總統不是任何族群一致肯定或否定的對象,撕裂族群之說,倒彷彿他是某一族群的專有神明,一如耶和華之於以色列人,冒犯到祂就觸怒整個族群,恐反有挑撥族群之嫌。所謂忘恩負義,更屬非民主思維,老先生雖貴為總統,他仍是領國家薪俸公職人員之一,有良好政績也是職責本分,人民若選擇不過分尊崇他,也談不上忘恩負義。

陳總統和陳定南先生擔任縣市長,都曾有不錯表現,但其後也都遭到敗選,台北市和宜蘭縣選民的決定是否明智是一回事,但能否說他們不繼續捧兩人的場就是忘恩負義?撕裂族群和忘恩負義的奇論,可以休矣。

所謂去蔣化是相當複雜議題,需要的是從各種角度層面理性檢討判斷,而不是情緒化的意氣之爭。

(作者即《小市民的心聲》作者孤影)

 

 

2007.02.16自由時報

民進黨將推動二二八特調組 追查真相

 

2007.02.16自由時報

國民黨權貴子弟 習於報「銷」黨國

 

 

2007.02.16自由時報

世界十大獨裁者 胡錦濤第四
蘇丹巴席爾 屠殺惡行居首

〔中央社紐約十四日電〕美國「大觀」雜誌報導「世界十大獨裁者」,高居首位的是蘇丹總統巴席爾,自一九八九年在位至今,因在達佛區種族滅絕屠殺的惡行蟬聯第一名,北韓金正日第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由第六名升至第四名。

根據大觀雜誌統計,全球逾七十個國家由獨裁者統治;自由作家華勒欽斯基 (David Wallechinsky)依據國際人權觀察組織、國際特赦組織、無疆界記者組織、美國國務院報告排定前十大獨裁者。

排名上升者有伊朗前領袖何梅尼(第九升至第三)、中國胡錦濤(第六升至第四)、沙烏地阿拉伯阿布杜拉國王(第七升至第五)、以及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第十六名升至第十名)。

北韓金正日 侵犯人權排第二

排名第一的蘇丹總統巴席爾,自一九八九年在位至今,即在達佛區進行種族滅絕屠殺,過去四年來,至少有二十萬人被屠殺,全國有五百三十萬人流離失所,逾七十萬人逃離蘇丹。其次是北韓頭子金正日,自一九九四年起掌權,除了核試外,北韓侵犯人權情事也令其名列前茅。

第三名是已過世的伊朗前領袖何梅尼,去年排名第九。雖然伊朗有總統,但過去實際上是由何梅尼與十二人監護人委員會主導伊朗的決策、核武計畫及自由度等。

中國胡錦濤排名第四,主要是中國迫害人權的惡劣紀錄。依美國國務院認定,在胡錦濤領導下,中國有二十二項侵犯人權領域,包括刑求、強迫墮胎、勞改、拘禁宗教團體人士、政府貪瀆、限制言論及媒體自由等。

沙國阿布杜拉 濫刑排第五

第五名的沙烏地阿拉伯阿布杜拉國王,可以巫術為由將人處決、與非親人之異性獨處也可被處鞭刑;美國國務院去年認定沙國是世界八個主要侵犯宗教自由的國家之一。

第六名是緬甸的譚西將軍;第七名是辛巴威總統穆加比;第八名烏茲別克總統卡立莫夫;利比亞強人格達費名列第九,自一九六九年起掌權,是十大獨裁者在位最久者,長期與美對立;第十名是敘利亞的巴夏.阿塞德,才四十一歲,阿塞德可能是最不像獨裁者的人,曾在英國倫敦進行碩士後研究。

 

2007.02.16自由時報

人人道恭喜…楊甦棣 難忘熱情台灣年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與夫人費雯俐女士在其官邸向本報讀者賀節,照片上的畫是由紐約女藝術家賈姬巴騰費德(Jackie Battenfield)2005年創作的版畫,標題為 "深水"(Deep Water.)。(美國在台協會提供)

記者王平宇/專訪

新春伊始,豬年大吉。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在接受本報新年專訪時,說出他的新年新希望。展望金豬年,楊甦棣說,希望今年能有多點時間遠離台北,看看台灣各地的好山好水,更希望有機會能造訪美麗的蘭嶼與澎湖。

楊甦棣曾五度長住台灣。早在一九六○年代,還在唸中學時,他就以美軍眷屬身分在高雄度過他的第一個台灣春節。從一個美國人眼中,他看到許多台灣年節的特色。

問:您有許多次在台灣過年的經驗,當中有什麼特別難忘的嗎?

楊甦棣(以下簡稱楊):小時候在台灣時,父母親和我都會被邀請到父親的台灣朋友家過新年,那時我只有十四歲,許多台灣傳統的年菜與年節所吃的食物,對當時的我來說,都充滿了異國情調。

當時一元 可買十支沖天炮

那次過年經驗,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嘗試道地的「台灣米酒」,那股又辣又嗆的滋味,叫人難忘;我也學會吃了重口味的辛辣年菜後,「千萬別想用米酒來止渴喔」,否則情況會更糟。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台灣過年時,當時一塊錢新台幣可買十支沖天炮,對當時的我來說,新台幣一塊錢可算得上是筆「鉅款」,但我和我父親總喜歡在過年時買沖天炮,跑到高雄美軍宿舍附近的公園,一口氣把它們放個精光。

除了小時候的回憶外,最難忘的台灣過年經驗,是在一九八二年。那時我是個剛被派到AIT服務的菜鳥外交官,那年,一個以前父親在台灣服務時認識的朋友,知道我又回到台灣,再度熱情邀請我到他家過節。那位朋友住在台中附近的小村莊,開了一間茶藝館,那間茶館,幾乎成了全村的「社交中心」。村莊裡也為過年舉行盛大的舞龍舞獅,徹夜不停地放煙火,都讓我印象深刻。

開心拜年 感受到台灣經驗

但真正讓我深刻體會到的,是台灣傳統社會裡那股濃濃的淳樸人情味,村裡的每一個人,新年見面時都真誠地互道恭喜,開心地向對方拜年問候。我想,這樣的「台灣經驗」,讓我體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真實台灣。

問:既然農曆新年有這麼多愉快的回憶,離開台灣後您也會慶祝農曆新年嗎?

楊:是啊,就算離開了台灣,我在莫斯科或吉爾吉斯服務時,也常和當地華人朋友或其他曾在台灣或中國工作過的美國朋友,一起歡慶農曆新年,回憶一下年節的歡愉。在這些地方過農曆新年,我們總儘可能地找些當地的中國菜來吃,然後也一定要大放鞭炮與煙火慶祝。

問:今年的年假您有什麼特別的計畫嗎?家人會不會飛到台灣來團圓?您也會發紅包給小孩嗎?

回味童年 將帶兒子去金山

楊:我希望利用新年假期多花點時間陪孩子,還打算利用學校放寒假的機會,帶小兒子到北海岸、貢寮核四廠一帶的海邊玩。我記得,一九六○年代我還是中學生時,曾在金山的海邊參加過童子軍夏令營,也希望我的孩子看看我當年露營的地方;不過,今年只有跟我們一起在台灣的小兒子可以拿紅包了,其他兩個子女,因為正在讀大學,都會留在美國。

問:今年是「豬年」,請問您的家族中有人是屬豬的嗎?

楊:其實我們家沒有屬「豬」的。我們家有屬馬、有兔子、還有屬龍與屬蛇的,就是沒有豬。小兒子派屈克是屬羊的,我總愛開玩笑說,我的小兒子不只是一隻羊,還是雙份的羊(double ram)因為他不只是出生在羊年,我們家族的中文姓氏,也是「楊」,與山羊的羊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他是雙份的羊(楊)。

問:您覺得現在台灣的過年氣氛,跟六○年代有什麼轉變?

楊:這個問題要等到今年過完年後再回答,我會想要觀察一下,家庭價值是否仍是台灣年節慶典當中的重要核心。

 

2007.02.16自由時報

總統賀歲紅包 有「台灣」名字

總統府昨天公布陳水扁總統伉麗今年春節賀歲紅包袋樣式。總統府表示,紅包袋以簡單、大方的折疊式設計為主,封面由總統及總統夫人署名,中間以文字取代圖樣的設計理念,以藝術字體寫著「台灣」兩字,右方寫著「最美麗的名字」,上方是以圓形圈圈裝飾的2007年字樣,下方則以英文寫著Taiwan The Dearest Name(台灣,最美麗的名字),代表總統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
(文:記者鄒景雯;圖:記者劉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