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  NEXT

2007.04.10大紀元時報

幫地球退燒 簡約食衣住行

【大紀元訊】全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但您知道如何愛護逐漸發燒的地球嗎?為喚起民眾關注暖化議題並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行政院環保署與國家地理雜誌頻道合作,推出「全球暖化,台灣發燒」活動,並邀請「棒棒堂男孩」代言,民眾只要上網答題,5題全對,就有機會前往亞馬遜雨林旅行。

據中央社報導,因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環保署、國家地理雜誌頻道9日下午在台北市新生國小召開記者會表示,即日起將在網路以平易近人、淺顯易懂的「地球暖化、環保英檢」教育民眾了解全球暖化對地球造成的傷害,即日起民眾只要上 www.ngc.com.tw 網站,答對5題環保英檢項目,就有機會成為10天8夜亞馬遜雨林之遊的幸運兒。

除了環保英檢外,同一網站還有「地球暖化退燒藥」活動,民眾只要上網留言,提供為地球退燒的「小撇步」,留言就能在22日當天在地理雜誌頻道全天播出的「世界地球日特輯」中,以跑馬燈形式呈現在民眾面前,也可獲得地理雜誌頻道致贈的小禮物。

環保署長張國龍也特地為「世界地球日特輯」,錄製宣傳影帶。他說,一台電腦若持續開機一個晚上,用電量就可以列印一萬多張資料,建議民眾應節約能源。

除了隨手節約能源外,民眾也可從身邊的食、衣、住、行做一些小改變,就可以幫助地球退燒,包括「吃多少、煮多少」、「自備隨身水壺」、「穿著自然材質衣物」、「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等。

環保署表示,民眾吃不完、用不完、穿不完,最後都可能會浪費能源焚化,造成地球暖化更加嚴重,只要能從生活中養成好習慣,隨手就能為愛護地球做出貢獻,民眾若想知道更多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小技巧,也可上 http://co2.saveoursky.org.tw/ 「全民二氧化 碳減量資訊站」網站查詢。◇

 

2007.04.10大紀元時報

數百人致函聯合國 籲關注高智晟處境

中國維權律師高志晟被捕判刑8個多月來,第一次對外界披露自己被扣押期間遭到的酷刑折磨。數百名中國公民給聯合國官員寫公開信,要求國際關注高智晟一家人所遭到的非人道待遇。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知名維權律師高智晟因三度上書胡錦濤直陳法輪功受迫害實況,以及掀起全中國絕食維權活動,去年8月15日在山東被秘密逮捕。8個月來,外界聽不到他的任何聲音,近日高智晟首度突破監控對外披露他遭到的非人待遇。

8日,數百名中國公民和關注維權活動的人士,聯名寫信給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聯合國酷刑報告人諾瓦克和各國領袖,呼籲關注高智晟和家人所受到的極其不人道的酷刑虐待。

廣西律師楊在新因為維權被剝奪了律師執業的權利。他是在這封公開信上簽名的一位。他說:「高放回家後,他本人和他妻子、女兒、兒子,一直被軟禁到現在。當局把他家當成了一個大監獄,長期每天都是100多位特工和警察來監視,把他和家人當成人質。」

這數百人的簽名呼籲世界關注高智晟案的公開信說,中國政府如此對待高智晟和家人,「嚴重違反了其1988年批准的『禁止酷刑和其它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1991年批准的『兒童權利公約』和1998年簽署的『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美國國務院2006年度各國人權報告的中國部分說:「在一些領域,中國人權記錄繼續惡化。引起人們高度關注的案子有增加的趨勢。這些案子包括監視、騷擾、恐嚇以及逮捕記者、網路作者、宗教和社會活動人士以及按照中國和國際法來行使律師權利的辯護律師。」◇(大紀元)

 

2007.04.10自由時報

老蔣氣死海珊

■ 彭錦陽


老蔣

前伊拉克總統海珊去年底被絞刑處決,要是拖到近日,海珊看到新聞,鐵定會抱怨世間太不公平,同樣都是「軍事獨裁者」,為什麼蔣介石比他好命這麼多。

同樣是威權總統,老蔣架空憲法幹到壽終正寢,美國人冷眼旁觀,海珊則被美國人捉拿下台、判處絞刑。

一樣是「偉人銅像」林立,海珊銅像被拉倒是世界頭條,伊拉克人民競相歡呼,老蔣銅像只是被移到室內保管,藍營就如喪考妣,國防部長李傑還因此被開除國民黨籍。

一樣被指「屠殺元凶」,海珊屠殺庫德族人受到伊拉克法庭死刑制裁,蔣介石的徒子徒孫至今仍為他強辯「二二八事件」是「官逼民反」,還稱他是民族救星,奉若神明,年年大陣仗慈湖祭拜,對照海珊葬禮僅寥寥數人參加,真是天差地別。

看來,海珊的「身價」真的遠遠不能跟蔣介石比,人家藍營還準備抬老蔣出來當二○○八的超級助選員呢。

 

2007.04.10自由時報

母語的悲情!

■ 鄭正煜

母語是文化的基座,母語消失,文化一定會消失。有一個原住民醫療師出身的朋友就表示,許多原住民流傳數百年的樹葉、樹根、樹皮、花、果的草藥,失去原住民語的發音後,原住民的傳統醫療系統,只有不斷萎縮,最後歸於死滅!

自從日本「皇民化運動」大力摧殘台灣母語,使台灣當時學會日語的人口高達七十二%。蔣王朝治台後,台灣母語更是狂洩式的萎縮,甚至連台灣人也瞧不起自己的母語。作者在一個討論台灣教育的研討會上做力倡台灣母語的發言,結果一位彰化人、留德博士,當過教育研究所所長的教授表示:「語言是溝通的工具,現在用國語(指華語)溝通良好,實在不需要再增加學童的負擔。」像歐洲那種多元化語言的國家,真不知道這位留德博士在德國是怎麼留的!

兩年前,作者以高雄市教育局「台灣母語日」訪視委員的身份訪問一所全校一百多位教師的國小,其中客籍教師共有十一位,我請教幾位年輕客籍教師,下課或沒課的時候,如果只有兩位同屬客籍的教師互相交談都是用什麼語言?他(她)們說:還是用「國語」,因為不習慣用客語。我提起這樣客語和客家文化的前途在哪裡?

後來有一位校長告訴我,有一天全校的教師會報,有一位客籍的女組長上台說:我今天要全部以我的母語客家話報告,各位如果聽不懂,我旁邊請了某某老師做翻譯。講述這一幕,校長說:感覺很新穎,也很溫馨!我的心中則是一片暖流流過,有一股衝動想去跟這位老師講:謝謝!謝謝妳的勇敢和努力!

但是推動台灣母語也有逆流。一個實例是,台北縣一位國小老師告訴我:他在學校上母語課,下課時間與學生以台灣母語交談,深藍的校長糾正他:下課不要用方言和學生講話。台灣北社有一位社員的小孩,兩年前告訴我,從台中轉到台北市的國小後,從來都沒有上過台灣母語課。這是違反「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且馬英九當市長時,在回應學生國文程度低落時還提過把台灣母語的一節課改上「國語」。以馬英九這種對待台灣母語的心態,最近他說:「誰敢說我不是台灣人。」筆者要說:漠視台灣母語就不是台灣人!(作者為台灣南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