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6 自由時報
這次立委選舉,綠營從大輸中可以吸取許多教訓。有些制度性問題暫時無法解決,例如選舉制度、國民黨黨產的惡劣作用等等,因此我們只能先從主觀條件上找自己的問題。台灣有沒有中間選民,綠營內部有不同認識,但是沒有就此好好討論,這涉及選戰的策略。
這次選舉結果,號稱「第三勢力」的小黨全軍覆沒,表面上沒有「中間選民」投票給他們,其實應該說是中間選民對他們缺乏信任,或者認為他們根本成不了氣候,所以不願費事投票給他們。然而從國、民兩黨的得票情況來看,與上一屆相比,民進黨固然得票減少許多,國民黨也退步而沒有進帳,流失的就是中間選民。民進黨保住了三成以上的基本盤,也證明了這一點。
根據台灣的多個民調,自認台灣人的民眾約佔七成,如果台灣的本土政黨表現完美無缺,也排除國民黨的賄選因素,就會有六、七成選民投票給綠營候選人。然而綠營拿到最多的選票,也就是二○○四年總統選舉的五成多一點選票。因此可以拓展的空間很大,能否成功,重要在於選民的信任與自己的策略是否正確。為此,就要了解選民的情況。
謝長廷要勝選,就得保住基本盤,爭取中間選民。立委選舉在保住基本盤方面沒有大問題,爭取中間選民方面落差較大。從策略上來看,阿扁應該著重南部,謝長廷則在北部爭取中間選民,正如前年北、高市長選舉那樣,但是實際操作似乎相反。我不認為「上杜下謝連莊」須撤換,因為如果連他們都不出來,恐怕連基本盤都要流失,還有中間選民?但是有些話過了一點位,例如莊國榮後期,稍加注意即可。總之,凡事適可而止,有理有節。
至於中間選民,我沒有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也沒有數字可以引用,只能從生活經驗與觀察來談這個問題。我認為,綠營可以爭取到的中間選民有兩類。一類是淺綠政治色彩,他們對民進黨是哀其不爭氣,因為灰心喪氣而沒有出來投票;一類沒有甚麼政治色彩,只希望能夠改善生活,誰執政都無所謂。這次敗選的危機感,可以動員淺綠選民出來投票,但是對後者,因為缺乏政治意識,而且可能人數較多,才是需要謝團隊去努力的。
爭取這方面的選民,不是靠幾個造勢大會可以解決的,因為他們不會來,而馬英九的Long
Stay對他們卻有吸引力。因此謝團隊必須發揮「長工之友會」與民進黨幾千個基層組織的作用,與民眾「博感情」,解釋甚麼是「台灣維新」,展現幸福經濟的願景,包括在國安前提下適當吸引中國資金來台灣。我們要揭露馬英九的騙術,但要有切實而又更好的願景,才能贏得民心。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