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9 大紀元時報 上訪--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1.29 大紀元 上訪──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

 

「上訪,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從縣鄉到中央,哪一級政府門前都坐著上訪群眾,哪一級信訪機關的院子裡都人滿為患。在號稱『首善之區』的北京,居然還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上訪村。」談到北京上訪村,長期關注民生和上訪問題的中國人民大學何天先生有著自己的見解。他告訴新紀元記者,北京這個上訪村從默默無問到揚名世界,跟中共的獨裁暴政息息相關。上訪村是中國人民爭取民主要人權的視窗,同時也是幾十年中國社會各個階層人民,在遭受中共迫害和不斷反抗獨裁的縮影和見證。

上訪村坐落於北京南站附近,由不同的區塊形成的。從北京南站以西到開陽橋、從南站往北邊就是東莊,方圓大約一公里的區域。人數最多的時候,這裡住著最少近萬名來自中國各地的上訪民眾。

根據北京市政府的調查資料,北京南站附近的東莊、南站鐵道北100間左右的平房;開陽橋南側的平房和小樓房、花南旅店、東高地兒;甘家口附近的平房,約有40間左右;木樨園、中紀委附近一片70戶左右的平房區;前門大街兩側胡同裡的平房和小旅館及開陽橋下和陶然亭橋下、與東莊僅隔著一個鐵道口的「上訪公園」等。

以上這些地方都是長期滯留在北京的老上訪戶集中居住的地方。還有一種有趣的現象是:東莊、甘家口、木樨園、中紀委等地的部分樓房單間,已被上訪戶以每月450元至500元租下,然後在屋內打上通鋪,再招租上訪人留宿(相當於「二包」)。租金以每人每天4∼5元不等,每間可容納15∼18人,出租人平均每天收入70元左右。

何天介紹說,最初北京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眾多的信訪機構,當時在南站只有一個國務院信訪接待站。從全國各地來的訪民都是坐慢車到北京,而且南站離上訪接待站也就是後來的兩辦和高法比較近,上訪人回家買車票坐車方便。

追溯上訪村的歷史,何天表示,據他所知,上訪村的形成大概始於70年代末。到1999年江澤民迫害法輪功開始後,形成全國上訪高潮。江澤民執政後造成全國普遍的貧富懸殊和貪汙腐敗,從而出現大量弱勢群體上訪,直到今天。

「那時我剛開始談戀愛,在北京天壇公園附近,經常看到外地到北京上訪的民眾,因為沒錢,他們自己在靠路邊或小樹林裡搭窩棚住,說難聽點,真跟狗窩差不多,出入的人蓬頭垢面。在永定路附近和北京南站往東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當時北京人都習以為常地叫他們是『上訪的』。」何天回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