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4自由時報  黃天麟專欄/晶圓的教訓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3.04自由時報  

二○○○年四月世大積體電路總經理張汝京跑到上海成立中芯國際,開啟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新頁。之前,中國並不是沒有,一九九二年中國即有摩托羅拉的天津廠,一九九四年增加了日本參股的首鋼日電,依中國九○九工程專案與日本NEC合資的上海華虹亦在一九九七年開工,惟都不成氣候。為什麼?技術移轉之不夠積極,美、日公司欠缺台商特有之「中原」情結是主要原因。但中芯國際就不同了,張汝京到上海自始就懷著「雄飛中原」的大志,除本身之技術外,也帶去了台灣的研發精英與在台習得的技術。

二○○○年四月,大家若不健忘,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當選後的次月,也是政權移交前的一個月,中芯國際就是趁此政治的空窗期偷跑(註:當時晶圓登陸仍屬禁止類項目)。五月新政府上任,對中芯國際之偷跑並未採任何行動,十一月「上海宏力」繼之,心懷鄭和下西洋之大志且有聯電在後加持的「和艦」當然不甘示弱,蘇州廠於次年二○○一年十一月動工,並對外宣稱將陸續興建六座晶圓廠,總投資百億美元。

中芯國際之偷跑,點燃了中國晶圓大國之夢。至二○○五年,僅上海一地,中芯員工已達八八○○多人,但其中來自台灣之技術菁英就有六○六人,中芯幾乎完全靠台灣的技術與研發人員才得以快速累積技術與能力,至二○○八年,已投產的,包括北京、天津等地,增至十廠,另在武漢、成都、深圳都有八吋、十二吋廠之興建計畫。此種遍地開花,不休的擴產,當然與中國想爭半導體產業霸主之企圖有關。中芯不愁沒有資金之後援,產量之過剩,價格之殺低,因有北京之加持,都可置之度外。將來同業間之殺價,勢必難免,一場兩岸晶圓大廠之廝殺似已一觸即發。

何以致此?歸根究柢這與中共執意要成為半導體產業王國有關,而當時台灣政府之睜一眼閉一眼,默許廠商偷跑亦助了中共一臂之力。二○○○年的新政府自始對中國投資就訂下了「積極開放」態度,對偷跑既不允許,但亦不取締,給偷跑者莫大之鼓勵,張汝京能在十一月(該年)交大之演講受到英雄式歡迎,聽眾擠滿整個禮堂,就是此種默許政策之具體說明。

二○○一年經發會後,經濟部為要落實「積極開放」政策,立刻著手研議晶圓登陸之開放。所幸,當時台灣還保有台聯等本土勢力仗義執言出面反對,「有條件之開放」終於及時挽救了台灣的晶圓產業,台灣當今已是十二吋廠最為密集的國家,穩居全球晶圓代工的龍頭地位。

然,星星之火還是可以燎原。二○○○年政府種下的小小火苗在中國持續燃燒迅速擴大,那時睜一眼閉一眼放走的小老虎(即中芯、和艦等),在中國的細心養育下正強力蠶食著台灣晶圓的根基。民進黨八年的執政,也有意無意地扼殺、澆熄了當年(二○○一年)晶圓開放時所展現的一股本土力量與熱情,「積極開放」路線之思維,亦有效癱瘓了民眾對「一中市場」之抗拒。演變至此,二○○八一戰,無論誰勝,都會對中國大開大放,十二吋廠、○.一三微米,甚至九○奈米都將無一不在開放之列,中國之取代台灣成為晶圓王國已是指日可待,實質的「兩岸國內市場」亦會不久就呈現在國人面前。

(作者黃天麟為前國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