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7自由時報  《曹長青專欄》謝長廷自損形象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04.07自由時報  

今天,謝長廷擔任代理黨主席的民進黨主辦的系列敗選檢討會開始登場,但從媒體報導的來賓名單看(有紅衫軍副總指揮簡錫堦,有曾與連戰們一起靜坐鬧場、拒絕接受總統大選結果的許信良等「倒扁」人士),這樣的檢討方向很令人擔憂:到底是檢討敗選,還是再次「倒扁」,以推卸自己的敗選責任?

謝先生敗選就認輸,贏得了相當的讚譽,尤其敗選感言,更展現了民主風範和人格操守。但謝先生隨後的政治舉動,卻已經並繼續在損害他的形象。

謝長廷曾明確承諾,如果敗選,就退出政壇;而且在敗選感言中清楚表示,會遵守先前的「一切承諾」。但他在輸了兩百多萬票的大敗之後,不僅沒有退出政壇,甚至連黨主席的位置都不退,實令人目瞪口呆。誠信是政治家的重要操守,一個黨的最高領導如此不看重「誠信」的話,勢必影響這個黨本身在民眾心中的信譽。而在選戰中,謝長廷曾多次批評過馬英九出爾反爾、沒有信譽,但他自己目前的做法難道不是「雙重標準」、自我諷刺嗎?

沒人要求謝先生「敗選就退出政壇」,但自己做出這樣的公開宣稱,那就應該對自己和選民負責,否則不等於通告世人,兩黨的總統候選人都是言而無信,都是說了「白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了嗎?

除了誠信,更有制度層面的問題。在西方民主國家,為敗選負責而辭職是常態和常識。而且民進黨早就有這種「傳統」,陳總統為敗選辭過兩次黨主席,蘇貞昌也辭過一次,雖然那些失敗都不是他們本身直接參選,但他們都重視制度的維護;因為建立一種制度很不容易,破壞卻在一念之間。

謝先生繼續做代理黨主席的理由,說要幫助黨渡過難關,是為了黨好。這種理由讓我想起在中國的經歷,當年我們報紙曾勸八十三歲的鄧小平退休,但他的理由是,中國正處於艱難期,需要他的幫助,強調「全黨全國人民不答應」他退休。以這種邏輯,蔣介石做總統到死,在台灣三十八年軍事戒嚴,都是有「國家處於危難之中」的理由的。哪個國家、哪個黨離開哪個人都照樣轉,更何況台灣已是民主國家,民進黨更把「民主」寫進黨名,更不應因任何理由而破壞制度。

在美英等西方國家,沒有哪個慘敗的候選人,不僅拒絕下台,還要繼續主導黨的「改革」。因為大敗,就意味著自己的路線、策略等不被多數選民認同,那麼敗選者就自然失去了再主導黨內改革的資格。同時民進黨內的所謂「謝系」,本身就是派系鬥爭的因素之一。而謝先生「不放權」,派系怎麼解散?既不遵守承諾,又破壞制度者再來主導黨的敗選檢討,是要檢討,還是要推卸責任?紅衫軍頭目被邀參加敗選檢討,可能就是一個警訊。

(作者曹長青為獨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