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2自由時報
「一○二五」大遊行之後,「馬統」的支持度又創新低。根據民進黨民調,「不滿意度」高達七一.二%,滿意度只剩二二.六%。尤其在「對中國讓步」上,「不同意」的有五四.二%,「同意」的只有三四.六%。再對照遊行前《中國時報》的民調結果:「覺得兩岸交流速度過快的民眾,比例大幅揚升至二八%,較五月上揚一成一。」要注意的是,從《中時》民調可以看出,受訪者不支持「一○二五」遊行,同時正面解讀陳雲林訪台,可見屬性非綠;這才是馬英九的致命傷。
有趣的是,馬英九到處上媒體來「救火」。「馬統」一再強調他做了許多「前任政府做不到的事」,以此丑表功。老實說,「馬統」不只做到陳水扁做不到的,也做了李登輝上推到兩蔣做不到的事。從對立面來看,「馬統」也做了毛澤東、鄧小平以下想做而做不到的事。這個說法聽起來有些弔詭,其實十分簡單。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馬英九篡奪了兩蔣的「反共」政策,同時意圖倒轉台灣前後兩位直選總統李登輝與陳水扁的「保台」主軸。兩蔣雖然專制獨裁,但絕對「反共」。蔣介石高揭「漢賊不兩立」,一心要「反攻大陸」;蔣經國晚年面對中國「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正式在文告中提出「三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以抗。至於李登輝的「兩國論」與陳水扁的「一邊一國」,展現台灣不隸屬中國的獨立國格。簡單的說,「馬統」沾沾自矜所謂「做到的事」,兩蔣李扁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做」,也就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毛澤東「解放」西藏之後,只剩下台灣了。(見〈十七條協議〉序言)終毛澤東一生,沒有完成「解放台灣」的心願。接下來的鄧小平更不可能了。到了江澤民、胡錦濤,既無毛鄧威望又乏才具,要「解放」台灣,說的比唱的好聽。江澤民丟出「江八點」、〈一中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一一鎩羽;胡錦濤的〈反分裂國家法〉,使中國騎虎難下。然而,台灣出了連戰、馬英九,「連聯共」而「馬地區」,準備一步一步把台灣送到中國的嘴裡;毛鄧「解放」大業竟而可能應在「馬統」身上,恐怕起毛鄧於地下都覺得不可思議。也就是說,毛鄧江胡要「解放」台灣,「是不能也非不為也」。
「馬統」做了兩蔣李扁「不為」的事,妄圖成就毛鄧江胡「不能」的事,天下有這等便宜?先要問二千三百萬台灣人同不同意;各類民調就是答案。「馬統」要以一人賣全台,大位坐得了四年?大家可以賭一賭!
(作者金恆煒,當代雜誌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