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2大紀元時報
☉唐浩(媒體工作者)
社會衝突、藍綠對立、言語及肢體的暴力,是陳雲林來訪留給台灣的最大「禮物」。
張銘清事件才剛發酵未艾,政治對立的火苗已經悄悄燃起,為何陳雲林又急急忙忙在此刻趕來台灣「搧風點火」,還留給台灣這麼一份難以消受的禮?
有人說是馬政府急於逢迎中共所致,未必盡然。根據獨派大老辜寬敏的爆料自白,他曾親自面見馬英九總統,力勸暫緩陳雲林訪台一事,但得到的回應是「這次不來,他以後就不會來了。」
馬總統這段耐人尋味的回應,言談中透露著受到對岸中共的壓力,不得不讓陳雲林盡快來台,免得日後斷了兩岸溝通的管道。倘若如此,我們可以進一步說,整場「圍陳」暴力事件的幕後導演,正是隔岸觀火的中共。
中共急於在此時派遣陳雲林來台主演這齣戲,主要有幾個用意:
一、製造兩岸和平進展的假象:藉此分散國內對於毒奶粉事件的焦點與究責。與「神舟七號」一樣,每當中共內部出了醜聞,馬上製造其他事件點燃民族主義激情,藉此分散焦點。陳雲林訪台當天,馬上成為央視報導頭條,其用意昭然若揭。
二、營造受害者形象爭取同情:若果真遭遇激烈抗爭,則藉此對不明「中共≠中國」真相的中國人民,煽動他們對台灣人民的敵意,中共官員則藉機站在一旁的制高點,故作大方地說著冠冕堂皇的官方語言博取民眾同情,藉此撈取政治資本,同時閃避中國人民對中共政府的怨懟。
三、政治統戰:藉由中共政權在過去數十年來最拿手的「偽善」、「虛禮實兵」等統戰策略,來對不明中共真相的台灣民眾與政治人物進行心理收編。陳雲林在台灣幾次華而不實的「漂亮」發言,足以收入中共統戰教科書;而中共旋即再拋出「撤飛彈」為條件軟逼台灣承認「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戰痕跡,斑斑可見。
四、升溫台灣社會內部對立:中共深諳,唯有台灣人民內部衝突對立越強烈,中共就能獲得更大的優勢利益。張銘清事件餘波蕩漾之際,中共緊急差遣陳雲林續訪台灣,即看準此時正是加強分化台灣社會、刺激藍綠對立的好時機。看看國際媒體的報導影像,在在呈現出「非理性的台灣人民vs溫和的中共官員」形象。鷸蚌相爭,中共坐收漁翁之利。
五、轉移經濟困乏的事實:一如《大紀元》多位專家所分析過的,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中共雖然沒有吭聲喊疼,但內部經濟實早已如履薄冰。有趣的是,中共媒體近來經常宣傳「志願從軍青年人數大幅增加」,理由竟說是「軍方在四川大地震救災表現英勇」,從而吸引民眾從軍。事實上,睽諸各國,志願從軍人數驟增,往往出現在兩種時間點:國家陷入戰亂,或者國家經濟不佳。中國想當兵的人突然變多了,是否正反映出中國經濟趨於疲軟、失業率攀高,導致民眾紛紛轉往軍隊爭捧「鐵飯碗」?中共同時積極使力於兩岸問題,是否試圖以此掩蓋經濟問題?
陳雲林訪台這盤棋,台灣方面雖然下的荒腔走板,但還沒輸。只要大家不分藍綠、不分官民,都把《九評共產黨》這本書讀過一遍,洞悉中共華麗外衣下的猙獰實相、認清「中共不等於中國」,不落入中共設下的圈套裡,台灣仍有翻盤獲勝的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