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8大紀元時報  中國是全球經濟的救星嗎?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81118大紀元時報 

☉羽軒(投資理財專家)

這次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世界各國的金融體系處於崩潰邊緣,不只信用交易全面緊縮,連許多世界級的大銀行都需要政府伸手紓困。有些國家財政因此而瀕臨破產,像是冰島及阿根廷等。財政稍有疑慮的國家也面臨貨幣快速貶值的窘境,國與國之間必須形成同盟,以互相支援短期資金短缺的流動性問題。外匯存底高且財政盈餘的國家,紛紛成為被尋求協助的對象,像冰島向俄羅斯緊急融資等。中國,這個9月底外匯存底高達1兆9,00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國,儼然成為這波金融海嘯的救星,連美國這樣的大國,在籌措7,000億美元紓困案時,也不得不考慮請中國大買美債。多數經濟學家與媒體也預測,未來全球經濟衰退勢不可免,唯有中國能保持高速成長,中國內需似乎成了未來全球經濟成長的解藥。有些評論者甚至大膽預言,這次金融風暴,正是美消中長的分水嶺,中國將正式成為21世紀的經濟強權。

其實,這樣的論述表面上看起來言之有理,但卻沒有深入了解整個金融風暴的因果關係。說到底,中國正是此次金融風暴的源頭,中國本身就是這次經濟泡沫的一個重要環節。

1994年中國讓人民幣大幅貶值,接著採取固定匯率機制,使得商品得以廉價的銷往已開發國家,全球資本也瘋狂湧入中國,外匯存底因而大幅增加。而這些龐大的外匯存底,大多數又轉投資到歐美國家的債券,使得債券殖利率長期處於低檔,提供了房地產發展良好的溫床。聰明的投資銀行更巧妙的運用衍生性金融工具,來包裝房地產貸款如MBS(房地產抵押債券)與CDO(擔保債權憑證),以創造更高的收益率。雖然複雜的結構難以理解,但透過全球的金融網絡得以銷售給一般投資大眾,因為收益率高,投資人也趨之若騖。而經營房貸業務的銀行,因為貸款風險極易轉嫁給新金融商品的投資者,所以也願意貸款給信用較差的購屋者,所謂的次級房貸數量因此大幅增加。2007年終於爆發了次級房貸的危機,房地產價格反轉下跌,信用風險的利差開始擴大,許多新金融商品也開始出現流動性的問題。直接衝擊的就是這些投資銀行及放貸的銀行。雪球越滾越大,金融體系近乎崩解,整體的流動性出現巨大的問題。

然而,這是金融風暴的起源,卻不是結束。風暴產生的雪球仍然在繼續滾動著,下一波衝擊的將會是產業與服務業。消費減少後,工廠的訂單勢必減少,加上銀行銀根緊縮,那麼原本已經是低價競銷利潤微薄的工廠,能不受影響嗎?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真的能置身事外嗎?危機恐怕才剛要開始而已,工廠倒閉與失業率的攀升將無可避免。中國股市自高點已下跌七成,跌幅高居全球前幾名,近期仍不見止跌跡象。股市是經濟的領先指標,這難道不能嗅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些許端倪嗎?對中國仰望的投資人們,快清醒吧,千萬別捲入了二次冰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