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8自由時報
經過了四年,一年一度的華語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又來到台中。今年,在《海角七號》和《1895》的領軍下,沈寂多時的國片交出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也讓在地的我們備感驕傲。不過更重要的,是這些影片再度燃起了民眾看台灣電影的熱情,而這是任何獎項都不足以表揚的最高榮耀。
這讓我不禁回想起四年前,一群和我在一起的新聞局同仁,結合產學和文化工作者,足足花了半年時間研議提出「電影政策與願景」,試圖讓國片從訓練、生產、行銷,能夠獲得振興。其中重點包括「啟動積極輔導機制」、「營造健全產業環境」和「整合影音產業平台」等三大策略,以及擴大影片定義納入DV等新形式等十大議題。
同時,我也認為台中具有相當好的條件來成為台灣的「電影首都」,因此在二○○四年即全力支持金馬獎頒獎典禮前來台中舉辦。從個人的經驗來說,政府雖非完全無心,但就成果來說,顯然腳步還是太過遲緩,尤其是和韓國的影視政策比較起來,總讓我們感到汗顏。
最後,作為一個台中人,針對今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我還是忍不住要感到遺憾。想起四年前金馬到台中,當時市政府能提供的場地就只有中山堂,簡陋的場地讓我們心驚膽戰,因為場內只能容納一千兩百人,而場外也沒法鋪上長長的紅地毯,真的深怕台中因此被人瞧不起。然而四年過去了,今年的場地卻依然還是在中山堂。這讓我們著實很難想像,怎麼台中四年(或八年)的「國際化」,結果竟還是「化」不出一個像樣的場地呢?
(作者林佳龍 為前行政院新聞局長、台中技術學院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