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4自由時報   簽署協議等同留校察看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304自由時報   

「屍卡」名稱一變再變,到後來連要簽署的是「協定」還是「協議」,也有不同說法。照字面理解,協定自是「定」了,協議則有「議」的空間。

不論是「協定」還是「協議」,就一向過河拆橋的共產黨來說,都是不可信任的。一九四五年國民黨與共產黨在重慶簽署的,原件是「會談紀要」而被說成是「雙十協定」;毛澤東回到延安在幹部會上則說這是「協議」,「一方面是寫在紙上的,還不是現實的東西;另一方面也是由各方面力量決定的。」注意那個「力量決定」,馬總統對共產黨的投降政策,能是一種「力量」嗎?能使共產黨遵守協定或協議嗎?共產黨連蔣介石都不買帳,何況馬英九。

二月二十八日的美東「世界日報」兩則新聞,可讓我們進一步理解共產黨眼中的「協議」。一則是「採購團訪西、英再簽二十三億美元合同」,一則是「法百億美元飛機訂單中國不買了」,報導最近中國商業部長陳德銘率領中國採購團訪問法國周圍國家進行採購,不但沒有向法國採購,而且撕毀以前簽的協議。

第一則新聞內容其實是這樣報導的,「中國採購團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分別與西班牙及英國企業簽訂多項經貿合同和協議」。二十三億其實是合同和協議,但標題全說成是「合同」是誤導,因為撕毀合同要罰,協議則沒有約束力。但是以往有些媒體因為常常要吹捧中國如何財大氣粗與「送禮」,就常常將兩者混為一談來誇大中國的勢力和誠意。

中國也就玩弄「協議」來拉攏西方國家,離間他們的團結。最常見的就是在美國波音與法國空中巴士之間挑撥離間。一年半前為報復德國總理梅克爾接見達賴喇嘛,中國與法國(包括空巴)簽署許多協議。三月二日空巴否認中國取消訂單的消息,是因為根本沒有這個合同,也就是仍然停留在「協議」階段。因此,西班牙與英國也別高興,甚麼時後不聽中國的指揮,這些協議也可以泡湯。

中國玩弄這一套,從一九九○年代開始。一九九四年美國商務部長布朗在北京與鐵娘子吳儀簽署了將近六十億美元的促進雙邊貿易協議與合同,事後還有兩人勾肩搭背的照片。這樣親熱是因為中國要留住最惠國待遇。但這些合約到一九九八年柯林頓訪問中國前夕還有一半以上未兌現。現在,這些「紙上的東西」是拿來綁住西方國家,讓他們接受共產黨「留校察看」的調教。但是一些西方國家至今沒有接受教訓。

目前對中國比較有認識的是德國,因為當年東德就是共產國家。這次中國也極力拉攏德國來孤立法國。報導說:「中國赴歐採購團日前與德國企業簽訂了總金額超過一百億美元的採購合同或合作協議,但德國顯然對此訂單不滿意……敦促中國取消針對德企的『貿易壁壘』,並提出『三大要求』,希望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德國沒有被一百億美元沖昏頭腦。

可恨馬總統一點好處沒有拿到就已經屈膝。近日發生由中國官方支持的佳士得流標事件,與上述中國政府的作為,都是共產黨玩弄市場規則的「政治經濟學」典範。同樣,馬總統聲稱迴避政治,其實正是他的政治操作。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