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9自由時報
楊儒門。(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歐祥義/專訪
曾因目睹台灣農村經濟凋敝,而以擺放炸彈「力諫」政府的白米炸彈客楊儒門認為,台灣人必須看透,中國對台灣至今仍有強烈企圖的不友善態度,糧食供應攸關國家安全與人民最起碼的生活要件,台灣必須維持最低限度的糧食種植數量,中國農產品進口對台灣有一定的破壞性,必須要以最慎重的態度面對。
去年中國政府與國民黨宣稱將外銷一千二百噸柳丁到中國,結果只出口第一批六十噸,之後就被中國以檢疫未過為由中止,楊儒門認為這是兩岸政府聯手對台灣農民開空頭支票,政府要簽ECFA,應先站在農民立場考量,如果評估對台灣農業不利或無法落實執行,就不應貿然去簽。
中國農產檢疫 必須嚴格把關
記者問:馬政府籌劃要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你認為此協議對台灣農業衝擊為何?
楊儒門答:農產品貿易的關鍵,其實是非關稅貿易的障礙,像去年底,中國承諾要進口台灣柳丁,結果只進口一批,之後便以檢疫問題,中斷進口作業。
檢疫作業內容又分成兩項,一是農藥殘留,一是病蟲害問題。這兩個項目是各國用來控管農產品貿易的工具,像台灣最大宗出口農產品蘭花,過去只要台灣宣布從美國蘋果檢出蠹蛾,不出三天,台灣外銷的蘭花就會被美國政府檢出有寄生蟲,這是從事農產品貿易的兩國政府彼此設防的手段。台灣現在要簽ECFA,台灣的政府要先檢討好,是否已做好控管農產品檢疫的工作,以農藥殘留來說,台灣目前是檢測五百多項,但日本是檢測七百多項,我國政府能否做好把關工作,是中國農產品是否會大舉侵入台灣市場的問題核心。
問:兩岸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態勢如何?
答:我覺得中國農產品對台灣農產品根本不具任何威脅,最主要是信任感問題,中國農產品有很嚴重的農藥殘留與病蟲害,一般國人聞之色變,不會想要去買中國農產來食用。像我自己有小孩,我就不會買中國製的衣服給她穿。至於目前市場上氾濫的中國蒜頭、香菇、金針等,這些都是走私的再製品,是不管你兩國是否有簽訂任何經貿協定,都會發生的不正常現象。
中國農產品一旦要正式進口,政府應強力要求必須作好產地、檢疫、進口日期等標識,讓消費者可以輕易辨別,不能放任這些中國農產品魚目混珠,摻雜在台灣農產品中出售,同時傷害到消費者與農民。
問:以一位農民的立場,期待政府在談判ECFA時,應作何種規範或約束來保障台灣農民權益?
國內小農規模 易遭傾銷擊垮
答:檢疫一定要清楚並落實執行,包括農藥殘留與病蟲害,該做多少種檢疫工作就做多少,標準應是無殘留還是多少安全範圍以內,都須訂立透明清楚的標準,兩岸要推動農產品交易,遊戲規則要在簽協議前明說。
台灣農民期待把盛產農產品賣到中國去,像柳丁、蓮霧、芒果,政府應訂立對農民有利的協議,像柳丁外銷中國,說多少數量就應切實執行,而不是在出口第一批後,就被中國以檢疫問題喊停。
政府不能帶頭對農民開空頭支票,如果柳丁出口中國因檢疫問題被中止,政府就應主動了解問題並輔導農民改善;農產品過剩問題年年都會出現,像今年椪柑過剩,政府就以每公斤六元收購去做肥料,這些事情都讓人很心痛。
還有,中國很多盛產水果與台灣相近,ECFA中應規範,兩岸同樣盛產的農產品,中國貨銷至台灣的數量與價格應作約束,否則以台灣的小農農業型態與生產成本,很容易就遭到中國貨以近似傾銷的方式擊垮。
例如梨子,梨子的產值在國內農產品佔很大比重,過去十年來,國內梨子價格下跌一半,就是因為遭到韓國貨競爭的關係,這種事對農民傷害很大。
政府要簽ECFA,應先站在農民立場,如果評估對台灣農業不利,就不應貿然去簽。
問: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這幾年農村經濟發生的變化如何?
答:我國是自二○○二年加入WTO,那年恰好是國際稻米年,我們國家的農業是每況愈下,農民平均年齡愈來愈大,休耕面積逐年增加,從事農業活動能養活自己的人是愈來愈少,大家都離農,因為整個社會環境都認為務農沒有出息;儘管如此,周邊的種苗、代耕、農業機械、大中小盤、農產運銷公司、果菜拍賣市場,還有販售農產品的超級市場,哪個行業不是獲利飽飽,其實台灣農業最嚴重的問題是產銷。
農業產銷的問題很難改革,農會制度由日本傳來已有一百零九年歷史,除非能找到突破目前農會制度的點,否則牽扯到政治問題,會使問題失焦。
問:對政府當前的農業政策有何建議?
答:台灣若沒有DRAM產業,國家安全與人民生活並不會有多大影響,但若沒有農業,台灣撐不了多久,全國人馬上就沒有飯吃,會餓死,這是攸關身家性命的事,不能用產值來衡量。
對岸一旦動武 糧食安全不保
糧食能自給自足是最重要,台灣目前糧食自給率不到卅%,小麥一年消費量一百廿萬噸,比重約四十五%,稻米一年需求量一百五十萬噸,比重約五十五%,如果有朝一日小麥無法進口,台灣的糧食供應要何以為繼?在短期內中國不會改善對台灣「強烈企圖」的不友善態度,維持最低標準的糧食自給率是有必要的,所以農民耕種、糧食自足的事不能輕言偏廢。
舉南北韓為例,外界根本無從得知北韓何時要發作,一旦發作,就連民航機飛越它的領空都可能被擊落,中國政權與北韓特性一樣,你也不知它何時會發作,台灣人必須看透這點。
農業有點類似國家戰略的性質,中國長久以來對台灣並不友善,因為兩岸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爭端發生,所以很多國人心防就鬆懈。今天若台灣人都不種田,一旦中國動武,有誰能確保台灣糧食的安全,中國與台灣國情不同,台灣是舉手表決的民主國家,但中國的不確定性太高,當兩岸仍處於敵對的狀態時,用想像也能了解台灣的處境。
還有,目前農委會推動的幾項計畫,像園丁、留鳥、漂鳥、候鳥等四大計畫,政府替農民規劃好土地、技術與資金,結果缺了最重要的銷售管道,這些新農民重新務農,必然是走精緻農業路線,在背負政府提供的二百萬到二千萬不等的貸款下,如果農民種的產品依然缺乏合適管道賣出去,最終還是難逃失敗的命運,所以政府必須在農產品產銷的問題,再多作努力。
後記﹕
楊儒門目前與父母住在基隆,每週一到週三在台北縣八里一位朋友提供的三分大農地,示範種植台農三號水稻,目的是讓都市居民了解稻米的種植生產,週四在文山社區大學講課,週五到週日在台北市推動「二四八農學市集」,這個市集都是由農民自己當販賣者,把沒有農藥的農產品賣給社區住民。楊儒門在市集中是不支薪的義工,他說現在生活收入全靠教課與演講,女兒已九個月大,長出一顆牙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