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2大紀元時報  探討中國經濟繼續紅火的基礎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422大紀元時報 

在英國倫敦召開的20國集團高峰會兩週前落幕,各國領袖在挽救全球經濟、對保護主義、整頓金融秩序、對窮國紓困等多項議題上,達成共識,並同意投入1兆1千億美元的資源,達成明年底以前把全球生產提升4%的目標。在各國給予國際貨幣基金(IMF)的7,500億美元中,中國將貢獻出400億,對於經濟規模已躋身全球第三大,但目前依然是開發中國家的中國大陸來說,對國際事務參與有了更高的身影。


之所以會對中國有如此期待,都是基於中國經濟30年來的高速成長紀錄。不過,關於中國經濟能否再高速成長下去,自21新世紀以來就有爭議。不久前世界銀行執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寫的《解讀中國經濟》一書,就認為中國經濟能再紅上20、甚至30年。


林毅夫這本書是根據他過去10多年在北大講授「中國經濟專題」的講課內容整理而成,以「史」為經、以「論」為緯,分為12講和2個附篇,以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作為開場,主要篇章包括:中國為何沒出現科學革命、中國近代的屈辱、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趕超戰略、傳統經濟體制、東亞奇蹟、中國農村改革、城市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金融改革、中國經濟成長是否真實、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何完善市場體系,以及反思了新古典經濟學。


林毅夫在剖析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時,以紮實的理論基礎作了分析,並且認為市場機制、價格機能的健全運作才是經濟活路。關鍵是:如何由原先的管制經濟朝向市場開放經濟走?這是自1978年底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的老問題了,大陸經濟會不會繼續火紅下去,也是繫於對此關鍵問題的看法。其實這也反應出「漸進」或「激進」改革究竟孰佳的爭辯。


中共目前採用的是漸進方式,林毅夫以中國經濟30年高速發展來證明其成功,而且以蘇聯和東歐的「震盪療法」改革成效不彰作為映照,林毅夫認為在中共最高權力的主導下繼續緩慢朝向市場的擴大、開放,就能再紅上2、30年,甚至更久。不過,國際間在討論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模式時,心中也有迷惘。


對於地球來說,中國經濟成長率高低,如今都是煩惱,因為高成長表示資源耗用凶,對環境耗竭的地球不啻雪上加霜;若成長率低,中國內部社會問題會爆炸,一旦失業遍野、混亂景象就不只是中國問題而已了。這種「兩難的困境」唯有等待中國大陸政治體制的快速變革,也就是民主中國早日來到,才是成本最小的化解危機之道。這是很容易想通的制度變革、產權變換的老課題,但也是考驗北京一代又一代領導人最棘手的課題!

(本文由中央廣播電台《台灣觀點》節目提供,節目首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17時55分,網址為:http://www.rt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