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4自由時報
陸委會委託某特定民調公司,宣稱支持ECFA的民眾達七成,這樣的結果引起眾議。最主要的關鍵在於ECFA的內容究竟為何都還不清楚之下,就有高達七成的民眾支持,顯然與一般常理相違背,甚至與一些泛藍媒體的民調相去甚遠。
一般民調最主要的關鍵有三,第一個是題目的設計和安排,像是這次陸委會公布的民調之題目就顯然有很明顯的引導,使受訪者進入題目所設定的題旨再反映出正面的答案;其次是問到哪些受訪者,一般民調會受到所謂機構效應的影響,使得某些受訪者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回答出符合社會期望的答案,都會干擾整體的結果;最後是受訪者數目和加權與否,受訪者數目越大,抽樣誤差會越小,能間接降低在第二點的影響;而最後的結果如沒有加權,則會與現實台灣社會的整體人口結構有極大落差。
民意能載舟也能覆舟。了解民意調查方法的人都應該清楚,透過議題的設定再加上媒體的渲染,很快地能傳播主其事者所要釋放的訊息,而陸委會此次的民調結果所想傳達的不僅是國內民眾也包含對岸涉台事務的領導人傳遞:「大多數台灣民眾接受台灣政府與中國簽ECFA」。然而這樣的方式不但與事實不符,原應低姿態聆聽人民心聲的政府官員怎可反其道而行操作民意?
(作者綠芭樂 曾任民調單位督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