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1自由時報
多數美國學者專家與歐巴瑪政府官員,希望馬英九政府的中國政策得以為台海帶來穩定與發展,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觀察。新保守主義陣營、麥肯競選總統國家安全策士、著名的台灣通沙特與任雪麗,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發展有一份的不安。這也反映台灣要在中國與美國之間求取平衡的困難。
台海兩岸正面臨六十年以來最大幅度、最快速度的關係改善。美中台的觀察家注意到台海兩岸在政治、經濟、軍事、心理上的不平衡愈來愈擴大。在野的民進黨無論是牽制或抵制,也難以撼動大局。北京正透過國共論壇、兩會談判、兩岸人民論壇等三個平台,加強對台灣的全面接觸。台灣的中國政策卻出現愈來愈分歧的兩個政治觀點。
台灣必須在北京的認可之下,才有每年成為WHA觀察員的安排。中國對國民黨接受「九二共識」、「中華台北」、個案處理等原則,做出善意的回應,卻不見得會對民進黨執政的台灣有相同的安排。北京在WHA關鍵決策的不透明,台北也不遑多讓,因此有「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的談話。
持續擴大的台海政經軍心等不平衡,為美國的政策帶來一連串的挑戰。美方普遍的觀點是,馬政府緩和與中國的政治緊張,但新策略並非毫無風險。美國政府如何因應兩岸史無前例的發展,或只能針對ECFA個案,被動表示不能危及美國在台灣的利益?
北京在兩岸經濟、政治關係重大緩和之外,要排除美國在台海軍事互信機制、和平協議扮演任何角色。任雪麗提到美國內部有一種觀點,若台灣只顧對中國展開經濟、政治觸角,而降低台灣軍事能力,屆時美國多年來提供台灣的武器系統,就可能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沙特與任雪麗主張美國政府要有新的政策,至少要有政策評估或研擬應變計畫。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承認,中國的崛起使美台共同戰略觀的維持更加複雜。卜睿哲沒有說出的是,中國崛起加上北京在兩岸關係的主導力提高,使美國降低在台灣事務的影響力。柯林頓政府對兩岸密使溝通無法掌握,歐巴瑪政府對兩岸兩會協商也難以掌握細節。歐巴瑪政府與馬英九政府對外政策的最優先任務是,競相與中國改善關係,卻忽略擴大中的台海兩岸失衡,以及如何因應大環境改變之下所帶來的美中台關係挑戰。
(作者林正義 為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