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4自由時報   六四屠殺血未乾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604自由時報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中國政府使用武力,屠殺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集會要求政治改革的民主運動人士。中國軍人血腥鎮壓同胞的畫面,在國際媒體大篇幅的報導下,引起國際社會真大的反彈。真多政府透過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管道,譴責中國政府的殘暴不仁,甚至採取經濟制裁、武器禁運等種種的強硬手段,對中國反民主、反人權的行為表達強烈抗議。

中國共產黨政府為了鞏固政權,排除國內外的反對壓力,改變長期以來對外封鎖的態度,大力推動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一方面,透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建設,帶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轉移人民要求民主改革的壓力;另一方面,擴大爭取外資進入中國投資,扭轉國際社會對中國血腥鎮壓、踐踏民主與傷害人權的惡劣形象。

中國經過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外資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成為世界的生產工廠。就經濟發展的結果來看,改革開放確實提高中國部分地區人民的所得與生活水準,成為中國政府塗脂抹粉政績的素材;不過,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下,中國的民主、自由與法治環境並沒有因為經濟發展而得到應有的改善。在強調發展為目標,「穩定壓倒一切」的政策下,中國人民的言論、出版、集會與示威遊行等基本自由與人權受到剝奪或限制。

六四天安門事件是一面凸顯共產中國暴政的照妖鏡,中國政府至今還是不願意誠實面對當年在天安門廣場錯誤、不人道的行為;甚至變本加厲,全面鎮壓法輪功,以武力鎮壓回應西藏人民要求人權與宗教的自由,充分證明中國共產政府鎮壓人民的心態與手段從來沒有改變過。

歷史不能遺忘,經驗必須記取。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壓制民主與剝奪人民自由人權的基礎上。我們千萬不可因為國際社會以「中國崛起」肯定中國的成就,而忘記中國共產黨專制獨裁的本質,對中國抱持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

(作者陳隆志 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