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6自由時報
日前通過生效的「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限制公立學校兼任行政職的教師,以及包括中央研究院在內的公立研究機構研究人員憲法上所賦予的政治參與和意見表達權利,本具有威嚇教師和研究者之重大違憲嫌疑。立法院進一步通過附帶決議要求教育部提案修改「教育基本法」的內容,把同樣的違憲要求擴張適用於全國二十萬名公立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身上,更是將抽空公民社會批判力和活動力,把國家治理推向威權政治的可怕企圖,表露無遺。
「行政中立」的理念,在於要求公務人員不得基於本身的政黨屬性或政治意見,不當使用公權力和公共資源,優惠或歧視特定個人或組織,但即使如此,這種規範也該符合比例原則,不應無限上綱地適用到所有獲得國家資源支持的工作上,因此,將學術與教育工作者列入行政中立的適用範圍內,恐是「政治歇斯底里症候群」的主要病兆。在行政中立法第九條所禁止的行為定義模糊不清、不合比例地侵害言論自由和講學自由規定下,中央研究院的研究者可能因為在研究室撰文批評政府政策,而被控濫用行政資源,兼任行政職務的公立學校教師,則可能因為表現出支持某些政黨的環保理念而遭到懲處,至於台灣公民社會長期仰仗其貢獻想法與行動的教授學者,未來也極可能因為喊出「把街頭還給人民」的政治口號,而無容身之地。
這種強制要求教育和學術工作者從身處的社會脈絡中抽離的立法,表面上標榜政治中立,實質上不外乎是要壓制不同政治意識形態選擇者與公民社會力量,使當道者不再受批評、政客無需再面對非難。如果這個社會不能堅持多元價值的可貴,還算是個民主社會嗎?學術和教育工作者的反省能力與批判能量,不僅不被當成是監督政府和促成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甚至還被國家機器視為寇讎,不正是展現保守心態和退步價值的警訊嗎?知識份子的公共參與自由與傳遞知識功能蕩然無存事小,藉此導引整個社會朝著反知識和反多元的方向前進,再以故做風雅的「有品運動」塑造一元化的價值取向,點滴掏空民主基礎,則是值得擔心的大事。中央研究院的領導者和各級學校首長面對這種惡劣發展傾向卻默不作聲,或許有其本位利益考量,因此有失捍衛學術和教育長遠發展的基本職守;但是,教育和學術工作者若是不起而反對這種假中立的行政中立法,不僅對不起自己的學術和教育使命,更對不起一路艱辛走來的台灣公民社會。
(作者劉靜怡 為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律組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