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0自由時報   反共變親共 兩國變一國?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710自由時報  

台灣總統十年兩岸關係定位演變比較

 

記者鄒景雯/特稿

十年前的七月九日,李登輝以總統身分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正式提出兩岸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後為外界簡稱為「兩國論」,十年後的今天,國民黨重新執政,馬英九標舉「一個中國」,定位兩岸為「非國與國的特殊關係」,企圖顛覆這十年來一貫的航道;甚至兩蔣時期以「反共」作為捍衛中華民國的路線,也已由「親共」所終結,中華民國的招牌被「統一」風向吹打得搖搖欲墜,難道「十年一覺台灣夢,贏得海峽賣國名」會是未來寫照?

李登輝的兩國論在卸任前一年宣布,儘管在美中壓力下未能在其大權在握時經由修憲修法完成落實,僅停留在政治宣示階段,但是催化了民意的表態,當時最高獲得七十五%民調支持,同時也對次年大選造成首度政黨輪替埋下潛在牽動,若台灣主體意識是燎原之火,兩國論則是關鍵的火柴棒。

陳水扁八年,以二○○二年八月二日的「一邊一國」為分水嶺,之前兩年其以「中間路線」期冀開創兩岸新局,多番受挫後才回到兩國的主軸線,但二○○五年又以「扁宋會十點聲明」勉力再試,卻遭國共聯手以「連胡會」反制,並意外催促「國共論壇」成形至今。

雖然對中政策一路行來曲折,不過扁兩任期間,台灣公民的國家認同度則推升到超越前朝的高點。

去年,台灣二度政黨輪替,馬政策掀出選前並未示眾的底牌,「一個中國」取代「一中各表」,並把兩岸關係拖回到國共內戰的遺緒之中,這個行進道路徹底偏移了李扁以降所鋪陳的腳印,把台灣帶向不知要往何處去的混沌狀態,使致馬上任後採取親善態度的李登輝近日也不免嚴辭批判:如果台灣不能堅持做一位有意志的主導棋局者,只想扮演一顆沒有意志的單純棋子,那麼面對巨大中國,恐怕將無法打通一條台灣的活路,然而令人擔心的是,今天台灣正一步一步變成沒有意志、隨波逐流的「棋子國家」。

馬英九自甘為「棋子」,為人所使喚,在成為準兼主席後更為彰顯。本週末即將登場的國共論壇,國民黨竟然淪為共產黨的在台統戰工具,合謀把兩個民進黨無足輕重的過氣人物招去擔任插花「樣板」,甚至二軌成一軌後,原應代表全民施政的政府官員,也在馬英九批准的「個人身分」下與會,以黨領政、去政府化的黨對黨模式於是確立。

兩個「中國黨」重續六十年前老調,遠遠離開了兩蔣臥薪嘗膽遺訓,更讓蔣經國生前所築起力抗一九七九年所謂「告台灣同胞書」、一九八一年葉劍英九條方針政策、一九八三年鄧小平六點設想的防線,在馬英九這個秘書手上潰堤。問題是,台灣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歷經二十年民主化,台灣人民會同意國共兩黨暗室交易把「兩國」變「一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