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4大紀元時報  新疆抗暴 社會公平及經濟問題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724大紀元時報

【記者陳俊村/綜合編譯】在新疆事件發生後,中共迅速將其定性為境外組織「世界維吾爾人代表大會」策劃與煽動的暴力事件。這種官方版本的措辭不但沒有說服力,也會加深族群之間隔閡,讓衝突惡化。西方媒體從社會公平與經濟角度解析維漢兩族的衝突來源,陳述比較客觀。或許如同西方媒體所指,新疆事件是社會公平及經濟問題,而非宗教或種族問題。

社會不公引發動亂

美聯社7月14日發表北京分社社長韓村樂(Charles Hutzler)的評論文章〈分析:所得差距、貪污引發中國動亂〉(Analysis: Income gaps, corruption fuel China riots)。作者表示,在過去10年中,中國的財富分配越來越不平均。所得差距日益懸殊、地方官員的貪污腐敗與似乎支持少數特權份子凌駕弱勢族群的政策,正引發中國各地的動亂事件。

以最近發生的新疆維族和漢族之間的衝突,以及湖北省石首市萬人暴動為例,儘管它們的起因明顯不同,但其背後的潛在力量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樣的。在這兩起事件中,人們都不相信政府和警方的說法,而他們的懷疑很快地轉化成積存已久的不滿。

這些暴力事件說明,對於中國人而言,中國社會現況十分不公平,而充斥社會的不公經常引發動亂。「社會公正」這四個字在幾年前被網管封鎖,現在,它成了流行術語,因為中共領導人知道,不承認這些壓力會危及他們的可信度。

在這種摩擦力之下,中國快速地轉型為高度競爭的社會,從貧窮的中央計劃農村經濟發展為製造和貿易的世界巨人,很多中國人卻失去了十年前享有的終身工作和社會安全網路。

當收取回扣與任人唯親等外在因素進一步造成社會不公時,人們的挫折感隨著生活水平和志向的提高,日趨嚴重。

族群問題使公平性複雜化

在新疆事件發生一週前,一名17歲漢族學生的家人誤將其登記為少數族群,使他在大學入學考試中獲得20分加分,因而進入頂級學府,並成為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在這個幾百年來以標準化的考試作為升遷管道的社會中,這種做法削弱了公平的概念。

當涉及不同族群時,公平問題就更加複雜。漢族人傾向於將少數族群視為特權份子,他們通常可以免除一胎化的限制,而且可以獲得公職和大學中的保留名額。

然而,少數族群認為他們沒有享受優惠待遇。他們很多人比漢族人窮,而且教育水平和語言技巧較差,很難與漢族人競爭。尤其是藏族人和維族人的情況更糟。

政府的措辭無法消弭衝突

中共去年迅速將西藏事件定性為恐怖份子、分離主義者與外國勢力勾結,試圖顛覆政府。這種措辭加深這些少數族群對政府政策的不滿,並使部分中國人形成刻板印象,認為維族人對於政府的恩惠不領情。

這種手段不像中共處理其它地區動亂的方式。其它地區的官員通常會以「花錢買穩定」的策略支付現金給失業工人、農人以及參與抗議活動的其他人,使其噤聲。

經濟因素大於宗教因素

《環球郵報》網站7月11日刊登賈許.秦(Josh Chin)的文章說,經濟問題比宗教問題更有可能造成維族人與漢族人之間的衝突。

現居加州的維吾爾族活動人士杜曼(Kasim Tuman)表示,維族人與漢族人之間的積怨起因於兩個數字──6和40。第一個數字是中共建政前,漢人在新疆的人口百分比,第二個數字是現在的百分比。杜曼說:「遷移新疆的漢族人很多,使維族人在自己的故鄉成為少數族群。」

漢族人和多數信仰回教的維族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追溯至幾個世紀以前。最近幾年,有些人將這種對立視為宗教問題,這大部分是由於中共將有獨立意願的維族人定性為恐怖份子。但是根據一般漢族人的反應和維族人自己的經驗,這種衝突與回教較無關係,而與經濟較有關係。

自從2000年的西進政策開始後,中共已經在新疆投資了幾百億美元,以發展當地的石油、鈾和金等礦產。這種投資被官方媒體形容為給予維族和其他新疆少數族群的恩惠,有點像是少數族群的經濟刺激計畫。儘管當地的GDP成長率高達十幾個百分點,但是,新疆當地人所獲得的實際利益卻很少。

美國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新疆問題專家杜葉(Arienne Dwyer)說:「在能源、工業以及大多數白領部門,少數族群──尤其是人數最多的維族人,一直被系統地排除在任用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