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5大紀元時報
☉鄭義
據《中國日報》幾天前的報導,北京市垃圾增長量,以每年8%的速度遞增,13個垃圾掩埋場將在5年內填滿。如果不採取措施,北京將會很快出現垃圾危機。資料顯示,北京1983年曾經出現過一次垃圾危機。將近4,700堆垃圾包圍北京。根據我的記憶,這個報導有避重就輕之嫌。因為自從80年代初開始,北京就一直處於垃圾危機之中。
北京80 年代後深陷垃圾危機中
50年代開始,北京每年產生200多萬噸垃圾。而到了80年代,化肥開始普及,以菜葉等有機垃圾為材料的漚肥不再受農民歡迎,垃圾危機才越來越嚴重。
到了1997年,北京市每天產生的垃圾已經上升到1.5萬噸,也就是50年代的一倍半。1995年媒體報導,北京三環路與四環路之間,50立方公尺以上的垃圾山就有4,500多座。而1997年的報導指出,北京面臨著被7,000座垃圾山包圍的困境。而且,北京市堆放的垃圾,多數未經任何處理,垃圾山所處之地界,臭氣沖天。
垃圾山包圍城市 垃圾河流經城市
長期以來,中國處理垃圾和各類固體廢棄物的方式,大多是填低窪坑塘、挪棄堆置、或傾入江河湖泊。從衛星圖片或航空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垃圾圍城的局面。高樓大廈與骯髒的垃圾山並存共處,成為都市的尷尬景象。這種情況已使得中國2/3的城市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圍之中。
事實上,除了人跡罕至之處,中國可能已經沒有一條倖免於垃圾汙染的江河。光是長江與黃河,每年承載輸送的垃圾量就在1億噸上下。估計全國每年可能有2、30個北京的垃圾量,直接傾倒入江河。
政府無輿論壓力 民眾缺乏公德心
這種情況的形成,政府是難辭其咎的。如果民意管道暢通,新聞不受限制,此種關係到人民切身利益的垃圾災難,是不可能形成的。其實,所有制度比較先進的國家,都沒有這種垃圾危機。原因很簡單,當危機剛露頭,就會形成輿論壓力,政府當局就會採取措施,因為它需要選票,而且還有司法監督的制裁。
當然並不是說民眾就沒有任何值得檢討之處了。在垃圾處理問題上,尤其暴露出中國人極為淡薄的社會公德。各家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自家門裡面收拾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環境衛生、社區垃圾處理,卻不聞不問。
垃圾回收再利用 有賴民眾參與
從技術上來說,解決垃圾問題不能只靠不斷新建垃圾場。更重要的還是垃圾回收再利用,也就是垃圾前端減量。這就有賴民眾的個人參與了。
在美國、加拿大,每個家庭在垃圾裝袋時,都要把紙張、瓶子、廢電池、廢機油等可以再利用的東西分開,以利於清潔工人裝運。也就是說,這件事情不是由衛生部門來做,而是老百姓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