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7自由時報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四日訪問北韓,成功爭取到兩位女記者獲釋,同時開啟了美國與北韓的外交新頁,為東北亞地區的和平帶來曙光,令日本鬆了口氣,也讓南韓重見陽光。
北韓向來我行我素,不理國際社會的反核聲浪,過去日本對北韓的恐怖行動一直惴惴不安,長年以來曾有多名日人遭北韓綁架騷擾,日本要求中國協助解決,一無進展。幾次北韓試射導彈,日本完全拿它無可奈何。
但是歐巴瑪上任以來,外交上採取懷柔政策,拋出善意與北韓尋求對話,產生很大的效果,指派希拉蕊擔任國務卿,讓美國剛性政策中有了柔軟性,帶來了外交上的助益。而希拉蕊的背後,柯林頓以老練手腕穿梭各國談判功不可沒。
北韓為何對柯林頓示好?應從兩方向思考,首先是北韓領袖金正日據傳罹患重症,為順利完成曾受西方教育的三子金正雲接班,不願得罪老美,且因核試與美國關係不佳,藉此化解緊張。其次是中國崛起後對國際社會反恐反核的氛圍總要表態交心,難免對北韓諸多政策指指點點,過去北韓一面倒向中國,現在刻意結交老美,以便左右逢源。釋放兩名女記者,對北韓無損,卻在外交上踏出重大一步。一旦北韓轉投西方,最擔心的應是中國了,為了拉回北韓的心,未來是否會提供更多「紅蘿蔔」?值得觀察。
馬英九就任總統以來,與中國大和解,步步退讓,包括去年十二月不准達賴入境,今年六四二十周年,隻字不提平反,反而肯定中國近十年來關注人權的進步;對於與台海和平有重大影響力與經濟利益的美日則顯現疏離態度,令台灣的中堅人士擔心其一面倒向中國的作法,恐將影響到台灣的主體性。應知台灣長期受到美國制定之台灣關係法之保護,這是防止中國侵略台灣的底線;而日美安保條約,加入「周邊有事」條款,加強保障了台海安全。
馬政府在與中國打交道之時,應以北韓為師,北韓周旋在中美大國之間,沒有放棄自己的主權,卻能獲取最大利益。南北韓雖然口說統一,但各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國格底線一步也不退讓。
台灣的未來絕不能只寄於中國的善意,而是與美日中等建立等距外交,與世界各國全面性的展開經貿合作與實質往來,藉由多邊合作保持台灣的主權獨立及長治久安,才不致掉入一中陷阱,受制於人。
(作者方仁惠 為前國策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