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0大紀元時報  風災過後的省思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820大紀元時報  

☉李武忠

全球金融風暴的狂襲讓人類驚覺到一個新動盪時代已經來臨,處於這個新時代動盪將成為常態,並以不同程度考驗各國的應變力,因此政府及企業都必需設法與可計算的風險及難以估計的不確定性共存。正如此次莫拉克颱風所帶來的超大豪雨不僅重創南台灣,造成人員嚴重傷亡與經濟損失難以估計外,也充分暴露出台灣國土保安的脆弱與整個救災體系的雜亂無章,讓人深刻體會到過去政府習慣的防(救)災模式與思維,已經無法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極端天候的試煉。

以環境永續發展為首要考量

在天然災害尚無法避免的情況下,為防憾事一再重演,政府在此次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後,應該痛定思痛,除了要重新檢視國土規劃內容,以台灣永續發展(非經濟政治)為考量,對於已不適農作、養殖與人居的地區,政府必須拿出魄力禁止「人定勝天」的行為並協助另地安置、輔導轉業外,更重要的是應重新建構一個完整、有彈性、能快速反應的防(救)災應變機制。

面對日益惡化的天候與不確定性風險,政府要如何建構一個完備、有反應、有彈性的防(救)災體系,可以參考國外學者專家針對經濟動盪所提出的「混沌管理機制」(Chaotic Management System)概念,首先要建立一個有效的預警機制(Early Warning System),能夠快速有效預先偵察出多數即將到來的風暴。以農業預警系統為例,該系統不僅對於生產的現狀和未來進行預測,預報異常狀態的時空範圍和危害程度,對已經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對即將出現的問題則立即發出警報和調控對策。

建立快速反應的防災預警系統

在先進國家的農業預警系統包括天然災害(土石流、天氣、雨量、旱災、寒害等)預警與經濟(產銷、市場供需、價格波動等)預警;接下來是預先構想可能的情境,作為應對混沌的依據。

政府應該集合相關部門的專業人才,一起構想出天候變化所可能產生的各種情境風險,並透過資料的廣泛收集經由先進的電腦與科技技術分別模擬出各種情境下可能造成的(農業、生命財產、經濟、其他)傷害與損失;再根據這些模擬的結果構想出總體與各別領域的適當應對方案,並一再演繹修正,藉以提高其準確度。一旦有災害發生,相關單位就可以很快的進入情況,做好災害控管將損失降至最低,也不會有今日慌亂的窘境。

就如同當年面對中國飛彈試射危及台海安全時,李前總統的已備妥18套劇本的聲明,確實對民心產生安定作用。相較之下無論馬總統或其團隊的危機處理與治國能力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只是不知道人民還有多少耐心。

預防勝於治療 重因斷果是治本之道

「預防勝於治療」,「維護重於購置」等等口號,過去民眾多耳熟能詳,然而不容否認,多年來台灣以犧牲環境換來的經濟成長,確實讓人民生活獲得相當大的改善,也因為長期處於舒適安逸的環境下,讓人民早已經忘記了「居安思危」的重要,忽略了台灣原本就處於多風災地震與缺水的地區。

目前除了聊表一格的萬安防空演習外,對於天然災害應變與實地演練計畫恐怕早已束之高閣。台灣人民與政府耗費太多心力在政治口水中,幾乎到達失控狀況,絲毫沒有警覺到危機的迫近與一次次災害帶來的警訊,濫墾濫挖濫建依舊,彷彿化外之地。官員「呷碗內看碗外」的言行,不曾被當頭棒喝,而政壇上永遠是一群老面孔,上演著讓觀眾倒盡胃口的老戲碼。

每當遭遇到災害,無論藍綠誰在執政從沒有認真思考過斧底抽薪之策,總是以最簡單的補貼救助措施來舒解民怨,而災民也樂於(或無奈)接受,間接養成官員們的行政怠惰。加以職司整治官箴之監察院無能作為,更讓官員們無所忌憚,這才會讓台灣的災害與苦難永無休止。

此次受災程度恐怕是歷年來之最,然而往後還有更多難以想像的考驗在等待試煉我們,台灣人民必需從這次風災的慘痛教訓中徹底醒悟,拋開藍綠與偶像崇拜的迷失,結合民間愛台的力量,共同來撼動官僚們最在乎的官位,讓他們真正的動起來,否則再多的建言、再好的計畫與再多的經費投入,恐怕也於事無補,屆時 2012預言在台灣或許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