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0自由時報   庶民經濟 找庶民開刀?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020自由時報   

記者鄭琪芳/特稿

行政院長吳敦義上任後,喊出所謂「庶民經濟」,盼貼近民眾生活,但近來行政部門的政策,包括調漲健保費、調高營業稅及開徵能源稅等,都是要向民眾搶錢加稅,難怪連藍委都質問:「這是哪門子的庶民經濟?」

財政部規劃最快後年開徵「能源稅」及「碳稅(溫室氣體環境稅)」,且分十年調高稅額,根據賦改會版本,開徵第十年以後,每年稅收將高達四千多億元,未來水電燃氣等價格都將高漲,加上企業成本轉嫁效應,將帶動國內物價上漲,不僅經濟成長及產業發展受影響,民眾能源及消費支出勢必大增。

財政部聲稱,開徵能源及碳稅,增加的稅收將用於補貼低收入戶及大眾運輸,並配合取消四項貨物稅、印花稅、娛樂稅及調降所得稅等,若搭配措施得宜,將可達成節能減碳、經濟發展及福利分配等目標,實現「三重紅利」。但這個「三重紅利」的大餅,恐怕又是看得到、吃不到,政府強調將補貼低收入戶及大眾運輸,盼藉此取得加稅正當性,但真正受益的民眾能有多少?

更何況,開徵能源及環境稅,企業增加的成本可以轉嫁消費者,最終都是由一般民眾負擔,但未來減稅卻是企業及富人受益最多,難道不是變相的「劫貧濟富」嗎?

另外,政府以我國能源價格低於日韓為由,擬分十年調升能源及碳稅,但台灣國民所得不到日本的一半,能源價格卻要相當,老百姓的日子要怎麼過下去?

正當我國面臨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實質薪資退回十三年前水準,即使後年開徵能源稅時,國內經濟已恢復成長,但薪資停滯問題仍難改善,此時是否要貿然開徵能源稅,政府真的要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