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6自由時報
近年來,西方世界開始不再那麼袒護所得不均,而富人本身也有相當程度的自省。如歐巴瑪增課富人稅;德國四十多名富人,為助國家早日擺脫金融風暴,近日連署請願,要求恢復徵收富人稅。
但幾個主要新興國家,如金磚四國,卻走不同步調。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Gillian Tett稱財閥經濟不死,只是移轉到這幾個地方。
財閥聚富,若不建築在窮人越窮的基礎上,無可厚非,可視為自由市場的良性結果。但根據聯合國的人類發展報告,衡量貧富差距的基尼指數(二○○八年)香港是四十三.四,新加坡四十二.五,分居全球先進(已開發)經濟體的前兩名,高於資本主義的美國四十.八。開發中的中國高達四十一.五,也超過四十的警戒值。台灣的三十四.一算是例外。
據統計,香港二○○八年低收入家庭(月收入九千港幣以下,約三萬八千台幣)佔全港家庭的十九.四%,等同每五戶就有一戶是貧戶。日前媒體所報導的十九人擠在十七坪多「籠屋」中並非個案,這樣的籠民約有十萬人。與此對比的是一坪千萬台幣的豪宅。
星、港貧者所得下拉的主因都是低價勞力進入。新加坡為外勞政策,導致廉價外勞和移民大量湧入,壓低中低收入的薪資。香港的廉價勞力則來自中國人民移入;加上與中國經濟緊密連結後,產業外移,就業機會減少,也可視同是大陸廉價工資搶了香港人的飯碗。
星、港富者所得上拉的因素則是錯綜複雜,親商政府;富裕階層才能利用的複雜體制;提供富者金錢遊戲的空間無限、機會不斷(如香港的房地產炒作)等。
台灣ECFA若上路,股市、房市將會拿來做為炒作的最佳題材。此外,逐漸開放的農工產品、廉價勞力,只有圖利兩岸有關的企業主,卻使中下階層所得繼續停滯或下滑,最終步上香港的後塵。而經濟對中國的更加依賴,或受制於中國,更會帶來政治氛圍的丕變。
ECFA後,將會讓有能力遊走兩岸的政經紅人,把台灣帶入傾中、媚中、從中的財閥政治,以及貧富更為不均的財閥經濟,台灣也將成為全球所得差距最大的一份子!
(作者吳海瑞 為企業經營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