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9自由時報
江陳會過去簽署的兩岸海運、空運協議,中國業者處處佔便宜,台灣業者只能乾瞪眼。在海運部份,台灣港口營運衰退就是明顯的指標。至於空運,我國業者企盼的延遠權,中國硬是不放,導致我國的航班無法從中國延遠到歐美,旅客卻可搭乘中國的班機轉往歐美,不利台灣業者和對岸競爭。
(資料照,記者姚介修攝)
〔記者李文儀/台北報導〕第一次江陳會協議率先實施兩岸空運直航,方便兩岸往來,但中國矮化台灣視為國內航線,主導班次、航路,限制客、貨運不能中轉及延遠,台灣業者獲益相對受限,台灣機場更出現邊緣化危機。
台灣機場 出現邊緣化危機
兩岸直航去年七月四日啟動每週卅六班的週末包機,十二月十五日擴增為一百零八班的平日包機,今年八月卅一日再成為兩百七十班的定期航班,班次雖愈來愈多,兩岸往來較以往快速便捷,但一再遭消基會批評票價過高,旅客未實質受惠。
空運直航談判的主導權一直都掌握在中國手中,我方提的班次需求,最後總被中國砍班;就連春節加班機,都曾出現中國說話不算話,臨時限制加班數量,導致我業者已賣票而措手不及的狀況;中國並步步進逼提出靠近海峽中線限航區的南、北航路等需求,迫使我方同意開放。
反觀我方一再爭取的客運中轉、延遠及開放轉口貨等需求,迄無回應,台灣業者無法獲得第五航權,從中國延遠到歐美,旅客卻可搭乘中國業者的班機轉往歐美,中國業者當然賺得比較多;且中國以核發入台證的方式,限制旅客不得經台灣中轉,也減少台灣業者獲益。
另外,中國矮化兩岸航線為國內航線,堅持貨運僅能搭載兩岸貨,不能包括轉口貨,也讓台灣航空業者叫苦連天。
雖然馬政府號稱直航有益台灣,但今年前十月的全台機場營運統計,總共近廿八萬架次較去年同期減少八%;兩千八百五十二萬人次的旅客量,也比去年同期衰退十五%;一百一十三萬噸的貨運量,更比過去下跌十八%。
中國訂遊戲規則 撈盡好處
其中桃園機場的國際排名節節下降,去年在亞太客運排名由十四名降為十八名,衰退主因看似全球金融風暴,但交通部內部檢討坦言,可能受中國空運市場影響,台灣機場面臨漸趨邊緣化的危機,必須追蹤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