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2自由時報
在我擔任新聞局長期間,與洪一峰老先生有過多次合作,還記得二○○七年的時候,積極的籌辦解嚴二十週年台中場的「禁歌金曲」演唱會,當時的寶島歌王洪一峰老先生,雖已年近八旬卻也來擔任那一場演唱會的特別來賓,演唱「寶島曼波」作為壓軸。
洪一峰的一生所創作的歌曲有許多歌都被查禁,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舊情綿綿」也因「感情太深」被禁,招牌的「快樂牧場」裡頭的「蕾伊呼,蕾伊呼,優蕾伊地,優蕾伊地,優蕾伊地。」卻也因為太快樂被查禁。洪一峰老先生曾感嘆地說:「唱歌就是要情感流通,結果太有感情的歌不能唱,太快樂的也不能唱?那麼歌曲到底要帶給人們什麼呢?」
其實,關於洪一峰先生的一生,無論是歌曲創作過程的心境,或者歌曲慘遭當時政府查禁時,洪一峰創作者的心情,這些反映當時高壓統治的歷史素材,都是台灣民主史重要的歷史資料,也是台灣民主力求轉型正義不可或缺的一環。洪一峰的子女去年已向新聞局提案通過拍攝洪一峰紀錄片。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表示新聞局將會撥款四百萬元補助家屬拍攝紀錄片,現在除了有資金不足的問題之外,其實隨著洪一峰老先生的仙逝,珍貴的口述歷史卻也無法進行,實在非常可惜。
我們經常看到的一個循環是,整個社會在老牌藝人過世後,才開始重視他們在演藝圈的成就,無論是開拍紀錄片、頒發終身成就獎等等的後續動作,基本上都是緩不濟急,筆者建議唯有設立國家級的「藝人史料藏館」,有計畫的協助老牌藝人,去訪問整理他們青春年華時所留下來的大量影音圖文紀錄,無論是對藝人的後代或者是藝能界的文化保存都實屬重要!
(作者林佳龍 為前新聞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