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0自由時報   軍公教的飯碗也會有不保的一天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520自由時報   

今天是二○一○年五月二十日,馬總統就職兩週年的日子,這兩年來,馬總統說了不少的話,幾乎無一日中斷,但他究竟做了什麼事情?可能只有一件是大家比較印象深刻的,那就是加強與中國進行經濟與政治的交往。這條以中國為發展核心的施政路線,自其二○○八上任就爭議不斷,絲毫未隨其全面動用執政資源強力宣傳而稍緩。馬總統或許認為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下階層是社會反對的主體,事實上,刻板印象中被認為是國民黨傳統支持者的軍公教族群,同樣將在這個冒進政策下成為受害者,劇烈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軍公教的薪俸來自人民的納稅錢,因此軍公教人員究竟是鐵飯碗或新貧階級?端看這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方式是否質量齊揚。如果政府的總體稅收不理想,輕者軍公教調薪不易或減薪;重者不僅可能領不到薪水,福利、保險停擺,也有可能被裁員,甚至多年累積的退休金一夕之間泡湯。

歷史上因國家財務欠佳,導致公共部門財務出現缺口的例子眾多,大家知道這不是危言聳聽,遠的不說,去年全球五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開曼群島就爆發公務員薪水發不出來的危機,情況嚴重到連承攬政府標案的廠商也領不到錢。開曼群島的國民所得高居全球第十二名,為什麼會面臨這樣的窘迫局面?原因出在開曼的貧富差距極度懸殊,雖然政府藉著「避稅天堂」的手段,每年向在當地註冊的金融機構賺取龐大規費,但是這些機構對於當地社會的實際發展並無直接助益,因此,當金融風暴席捲而來,規費收入突然減少,開曼立刻陷入危境。這充分說明一個國家要創造好看的數據是一回事,而其人民普遍的實際生活又是另外一回事,關鍵在於其財富分配是否不患寡而患不均。

回過頭看台灣,由馬英九執政的這兩年,政府在國家治理上,創下許多令人不忍卒睹的新紀錄,舉債暴增近九千億,去年稅收則短徵了二五三八億,失業率飆破六%,實質薪資倒退回到十三年前水準;GDP負成長達新高或可歸因於大環境欠佳,未來可望隨景氣逐步回升,但是高速且單一與中國進行經貿全面自由化的政策走向,已經預示了稅收在中國、就業也在中國,以及所得集中化與貧富兩極化的必然發展途徑,當多數受薪階級的平均薪資水準繼續每況愈下,失業衝擊更形險峻下,軍公教每年的調薪與年終獎金將成為天方夜譚,尤其我國綜所稅的來源中,薪資所得高佔七成,長此以往沉淪下去,覆巢之下無完卵,且不論政府如何支撐沉重的十八%負擔,連軍公教的飯碗最後也被摜在地上打破怎會不可能?

不僅在經濟上依賴中國,馬政府還積極準備承認中國學歷,並且不禁止報考公職,加上中國學生可來台取得學歷等一連串的開放下去,軍公教人員的晉用與生態都將為之影響已經指日可待;尤其為示討好,馬政府擱置主權、外交休兵,軍事靠「秘密管道」,更讓過去在第一線保護國家地位的全體涉外體系公務員以及捍衛國家安全的軍人,在社會上逐漸失去過去本有的職業尊嚴,雖然尚不致被稱為「米蟲」,但是「不知為何而戰」,確實是正在上升的負面社會觀感。台灣尚未被併吞,只因為馬英九採取對中扈從政策,就支出了這麼多無法計算的高昂成本,更不必說國家是軍公教體系之所繫的支柱,若國家不存,毛將焉附?萬一台灣被「終統」,軍公教首當其衝的下場;以香港回歸的實例,改由中國武警進駐,公務員與教師不時成為上街頭的示威抗議者,可做為借鏡。

台灣軍公教族群當前擁有的一切保障,不是理所當然的,其一涓一滴都來自人民,不是來自主政者或政黨;若主政者推動圖利少數財團經營者、剝削多數人民的政策,這等於也在侵蝕軍公教的保障,這個邏輯一目瞭然。因此,當馬政府透過公部門執行種種傾中施政,浪費人民稅金來對人民宣傳洗腦時,所有參與者不是在效忠黨國,而是在進行「自殺」行為,這也是顯而易見的。以軍公教人員受教育的程度,他們豈會不理性思考明辨道理?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