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3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馬總統昨天到南部去宣傳ECFA,不知道是他裝傻,還是他認為台下的人很傻,他說,如果不簽ECFA,我們的經濟成長是「一暝大一吋」,其他亞洲國家就會是「一暝大三吋」,因為「賣的是一樣的東西,一家免稅、一家要稅,你去買哪一家?你當然去買免稅的那一家,比較便宜嘛!」問題是,台灣公民要去中國賣東西的人多﹖還是在台灣賣東西與買東西的人比較多?如果是後者比較多,這種宣傳法不是名副其實的反宣傳嗎?
GDP成長 人民薪資有成長嗎
為政者以經濟成長慫恿人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經過全球化洗禮後的台灣人,很清楚如何定位經濟成長與自己的關係;例如最近馬政府大放鞭炮說,今年首季GDP成長率高達十三.二七%,大家就可以算算看,今年一到三月自己的所得較去年同期成長了多少?如果沒有十三.二七%,自己就是陷落者,錢是被誰賺走了?如果GDP與台下的人無關,甚至說來令人傷心,馬英九卻把GDP放在嘴上,這叫白目。
其次,台灣人要去中國賣東西,這叫台商,政府希望為少數台商爭取免稅,讓台商「一暝大三吋」,很明顯獲利者是這些特定台商,不是廣大的台灣公民;但是ECFA初期至少就要先開放一百到二百項中國產品低稅,甚至免稅進口到台灣,未來更要逐年擴大開放,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製造成本遠低於台灣,「你去買哪一家?」馬總統等於告訴了大家台灣製的比較貴,要怎麼競爭?
有民眾反映擔心失業,馬英九的制式答案實在欺侮人,他說十年編九五○億協助,既然標榜「利益為全民共享」,為何不就受益台商徵收特別捐?卻要對全民進行二度傷害納稅以為補救?
他還說外商來投資,就業就會增加,外商會在台灣投資什麼產業?增加的就業機會又與這些受害勞工何干?
其實,總統不過如同一家公司的經理人,全民才是股東,依據公司法,一家小小的公司若有涉及經營的重大事項,都必須召開股東大會徵求同意,不是董事會就可以逕作決定;對於ECFA這個具高度爭議、關乎全民利益分配的敏感問題,白樂崎等人敦促台灣國會監督,但這屬於董事會功能並不足夠,最後依舊要透過公投來探詢多數人意向,才屬完備。唯有如此,才能制止總統裝傻,或把全民當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