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5自由時報
要研究國共兩黨政府進行的所有談判與洽商的一切協議,真正了解實際虛實與箇中三昧,一定要先認識「中國人」,對「中國人」的文化有所掌握,否則必然霧裡看花,難以窺其堂奧。「中國人」講話行事有兩個特色,與強調科學與邏輯的西方文明旨趣大異,那就是中國的「文字障」與「數字障」,檢視目前初步揭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文本,這中國式的二個「障」,一個不少,全部具備。
什麼是「文字障」?中國文字的意涵千變萬化,若以表面文章視之,經常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例如,我軍「大勝」對手,與我軍「大敗」對手,兩個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我軍贏了。又如,明明是潰逃到台灣,但不願承認失敗,因此說成是「轉進」台灣或「播遷」到台灣。至於「數字障」,同樣不講究精確,崇尚差不多就好,甚至許多時候為障眼法,是逃避核心問題的把戲。
前天,國共兩黨政府在中國北京完成第三次ECFA協商,會後由共產黨主導、國民黨配合,雙方開了記者會,放了一些話,傳出了若干內容,充分反映前述「中國人」這套思維,台灣人要真正抓住事件本質,就不能只聽他們說了什麼?光看他們現在寫了什麼?一切都要回歸到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規則,深刻理解與後進中國達成ECFA,根本是在與台灣的就業率及國民所得打對台,其之於庶民,實有百害無一利,不存在「讓利」,才不會被「具中國特色」的光怪陸離所蒙蔽。
為什麼說ECFA的文本大玩文字遊戲與數字遊戲?先看目前曝光的文本「序言」,中國原本積極主張強調的「正常化」字眼雖然沒有出現,但是依舊列入「平等互惠」、「本著WTO基本原則…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之具體要求。既言平等與消除障礙,目前我國對中國設限的二千多項農工產品屬於歧視性作為,也違反了WTO規範;再看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第二項「促進雙方貨物和服務貿易進一步自由化」,既言服務貿易自由化,就不可能將中國人士永遠絕於境外,換言之,ECFA一旦簽署,當前現狀未來有一天勢必都會受到檢討,馬政府宣稱不開放中國農產品與中國勞工進入,證實都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國共兩黨顯然抱持著「頭過身就過」的心態,這豈不是先騙先贏,其他的以後再說?反對黨宣告即將展開反ECFA的「十年抗戰」,說明簽了之後,更大的問題才要源源不絕而來。
除了經濟自主性,台灣民眾最關心的政治自主性,在ECFA序言是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做為簽約兩造的頭銜,這與其他WTO各會員國間的FTA簽署方式不同,中國與東協構成的「東協加一」,即為國對國地位,也與我國在WTO的入會名稱不一樣。海協海基兩會的對話基礎是「九二共識」,也就是「一個中國」,雖未明言,但「一中」原則一脈相承,實也無須贅述,早已是國共的默契。由此觀察立法院長王金平警告:「ECFA到底是國際條約還是特殊協議?必須先確認,否則國會無從審議」。這真是問題大條了,若此,又何來國會實質監督?之前十二項協議已經自動生效,這次專為通過ECFA量身訂做而召開的臨時會,在一黨獨大繼續護航下,人民如何又怎麼可以寄望?
國民黨在共產黨的「文字障」中共舞,究竟得到什麼了不起的「讓利」?這時「數字障」就登場了。兩黨政府日來口徑一致吹捧台灣取得五百項、中國二百項的早收清單成果,企圖共同營造台灣「得多失少」的假象,以說服台灣民眾認可ECFA簽署的必要性,但是內行人都知道,以兩國經濟規模的懸殊比例相較,這根本不是重點,關鍵是包括工具機、汽車整車、石化業的聚丙烯與聚氯乙烯等國內業者期待解決關稅壁壘的重點項目,甚至部分金融服務業准入條件,中國截至現在並未點頭同意,最後會不會變成吃到的是滿嘴芝麻,卻掉了主要的大燒餅?業界的強烈反彈已蓄勢待發。
最惡劣的還有,國民黨同意中國免稅或減稅進口台灣的二百項產品到底是什麼?被中國點名的石化、紡織、機械業者已經「剉咧等」了,馬政府卻堅持黑箱到底,不說就是不說,為什麼不敢說?不早說?其實更證明「五○○vs.二○○」只是宣傳導向,完全沒把人民感受放在眼裡,利害關係人則成了俎上肉。
國民黨還有最要害的第三個「障」,所謂一葉障目,因此不見台灣。什麼是遮住馬政府眼睛的那片葉子?無法與時俱進、與土共生的原鄉情結以及狹隘的血統主義作祟,因此回到原點,問題仍然出在「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