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5自由時報   五日節 台灣味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615自由時報   

農曆五月五日,台灣人俗稱「五日節」,老一輩是聽不懂「端午節」或「端陽節」。

早期,台灣人當天家家戶戶就地取材,以榕樹枝葉、香茅及艾草成束掛在自家入口門牆上辟邪、驅蚊;個人也戴著以老虎造型的檀香包,俗稱「虎仔香」來辟邪、驅蚊。在台灣包粽子成為一種便利性的食品,當天方便每一家庭裡公媽廳以整串粽子祭拜祖先,以粽子祭拜自家的地基主,也以粽子祭拜鄰近無嗣的有應公廟,然後食用。

平埔族人崇尚自然崇拜,所以祭拜日神、月神、自家地祇神主、樹神、石頭神、江神、河神、井水神…等等。所以在「五日節」當天以划龍舟來祭江,表達祭祀溺死在江裡無嗣的孤魂野鬼等;也以划龍舟來謝江,表達感謝江水給予生活所需的水資源。早期在宜蘭或台灣各地有划龍舟競賽外,在台中南屯犁頭店也有穿長木屐競賽,在新竹也有鬥蟋蟀等各種民俗活動。

台灣的五日節祭祀活動起自何時無從查考,但肯定的是,門牆上掛菖蒲、喝雄黃酒是一九四九年新住民來台後的中國習俗。更離譜的是,中國國民黨流亡政權來台後,在教科書、媒體上教育我們的端午節是他們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憂國而死有關,真是鬼扯!

(作者陳奎彰 為退休教師)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