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0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特稿
兩度封殺各十萬人連署的ECFA公投提案,立法院臨時會以多數暴力將ECFA逕付二讀,許多國人一定納悶:馬英九政府為什麼膽敢把民主政治實踐得這麼專斷與殘暴?很簡單,這麼做是在向中國交心表態,台灣人民算什麼?
江丙坤與陳雲林在中國重慶交換ECFA文本時,這文本的外殼,一個鮮紅色,一個則是深藍;這文本的內容,中國由共產黨一槌定音,台灣則是國民黨單刀赴會,沒有在國內取得跨黨派的共識認可。因此ECFA從外觀到裡子,徹頭徹尾都是國共兩黨的協議,不僅不是台灣的共同意見,而且存在嚴重的對立分歧。
這種一黨之見,要獲得正當性,通過國會的討論,甚至經由人民公投的決定,都是民主國家的常規。例如,美國早在二○○六年布希總統時代就與哥倫比亞簽署了FTA,但參眾兩院的少數議員因哥國迫害工運理由,始終杯葛審議程序,至今未經國會通過。
美國與南韓的FTA,同樣卡在國會到現在沒有下文,必須等待年底新國會產生後再覓機會。可見涉外的自由貿易協定,不是執政黨政府自己畫押了,就不必理會反對黨與民意,既言民主,必有反對,問題在你能不能化解反對。
因此,現代公民聽到馬英九愛說笑要推「紳士運動」,金溥聰批評在野是為反對而反對,國民黨「恐嚇」綠營反ECFA不利五都時,恐怕都會驚覺一個事實,我們的國家居然是由一小撮缺乏國際貿易常識、毫無民主基本信念、低估選民智慧的政客所把持,則台灣非但不可能攜手進步,而且坐實了「聯共制台」的挾外出賣。
道理很簡單,FTA本來就是各國企業階層間的遊戲,其所創造的利益只屬於財團,如果政府沒有妥善規劃,低階白領、普遍藍領與社會弱勢,都會遭到剝削,就國家整體而言不是絕對的效益。馬英九應該自問,世界各國簽了這麼多FTA,他們的經濟都從此一勞永逸了嗎?
既然ECFA這類協議有人利、有人弊,也不是萬靈丹,為什麼不准事前公投?何以國會只能逕付二讀?憑什麼不能反對?若不利綠營選舉,國民黨不正稱心如意,又何必怕人反ECFA?邏輯錯亂若此,說明了能力低下,難怪任何方案到他們手上都無法善了,非搞到雞犬不寧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