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4自由時報
馬先生上台後,有一段時期五院院長中的三位,都是他提名的外省政客,其他如駐美日兩國代表、前後兩位國安會秘書長,乃至警政署長等要職,都一律選用外省子弟,在在予人以全不避嫌,不顧不同族群感受的不良印象。說得粗俗一些,就是吃相不是很好看,也讓廣大外省庶民跟著面上無光。
但上述這一現象,本土政黨和本土人士似都只能視而不見不便多語,因為一提即可能被扣上操弄族群等罪狀,結果是當道可以盡興發揮族群意識,國人只能暗暗搖頭。
也很令人感慨的是,擔任或正在爭取重要官位的外省子弟,包括馬先生本人,縱非全是所謂權貴後裔,至少也不是廣大外省中下階層庶民家庭出身,相信其中沒有老士官長或牛肉麵攤老闆的後代。同為外省族群,際遇如何、能否得到貴人提攜,似也要看自身種姓貴賤而定。
誠然,身居各要職和正在拚選戰的外省人士,很可能也有優異人才,同一職位由本省籍國民黨人出任,也不見得會做得更出色。關鍵所在,仍是一個國人觀感。
大家應記得數年前,國民黨對所謂外來政權和外省黨指控,都很敏感而極力辯解撇清。但試看兩年以來,當道在高層人事任命的族群取向,卻似已不復顧及人民觀感,不怕被指為外省黨,而大有「你能拿我怎麼樣」之概。
馬政府這一心理轉變,也表現於其他不少重大事項,如為迎迓共幹陳雲林不惜以暴力對待人民,如舉辦風光花博耗擲民脂民膏如流水,如坐視從政黨員,以興建馬奮館聞名的劉縣長出動怪手和森嚴警力對付弱勢農民,在在都不像是在努力爭取人民向心力。
馬政府的一意孤行,似只能有一個解釋,是即馬先生自認為羽毛已豐,權力已經穩固,不須再顧及人民感受,「我就是要這麼幹,你能拿我怎麼樣?」
(作者 敏洪奎 即《小市民心聲》作者孤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