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5自由時報   插題:台灣獨立,中國籍法官迴避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0725自由時報   

聯合國國際法院七月二十二日發表諮詢意見,其投票結果以十票贊成,認定科索沃在二○○八年片面宣布獨立並未牴觸國際法,不過,眾所周知,國際法院有十五名法官,參與本案的有十四位,究竟是哪個法官缺席呢?結果竟是六月甫當選的中國籍法官薛捍勤,薛捍勤就算來不及參與,然前任中國籍法官史久鏞也在本案中缺席,中國籍法官技巧性地迴避了涉及分離主義的案件。因此,中國籍法官的觀點為何?其不同意見書如何撰寫,無從得知。

至於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外交部的立場,同時認為國際法院諮詢意見並不妨礙當事方透過談判解決問題。翻開國際法院判例,其諮詢案及訴訟案結果將可能造成國際法進一步發展,如一九四九年「為聯合國服務賠償案」、一九五一年「英挪漁業權案」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保留案」,分別確立了國際組織「國際法人地位」、「直線基線法」與「條約保留」的國際法內容,國際法院以「法官造法」促進了國際法之發展。而本案也將可能發展成,「分離」在國際法上是被允許的。

未來,如果台灣宣布獨立並獲許多國家承認之際,國際法院倘受理本案,中國籍法官可能再次迴避,以免損及法院前後判決一致性及權威性。

(作者林廷輝 為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專員)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