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9自由時報
台灣大學於日昨公布研究生獎助學金將調降三分之一,這些獎助學金在學費五年未調升、研究生人數年年增加的情況下,研究生獎助學金的發放已由去年的三.四億元增為今年的三.九億元;李校長表示,若依過去的發放標準,年年寅吃卯糧,台大也會倒。
台大現在的研究生佔總學生的比例已達一半,這是學校多年來將自己營造成一個研究型大學下的結果,相對於教學型大學這是一種比較「高等」的學校。如此多的研究生,也是學校自己招來的。台大學生要到碩士班的研究所階段,才有可能看著他們使出真正的做事能力。而博士班,就更不用說了,將來就一如他的老師,是學術、研究圈中的成員。因此,對於這兩類支撐研究型大學美名存在的基礎成員,提供獎助學金給他們得以學習教學、做研究(做事)等等功力,是不能省略的。
當然,研究所並非義務教育,相對地,這些獎助學金也非無條件給予。我相信台大十之八九的老師,在國外留學時(特別是美加等國),都拿過當地學校給的優渥獎學金,才得以不愁吃穿、專心無騖唸完學位。我們當然也可以仿效此種作法,只給極少數優秀的人,極高額的獎學金。但想必此種作法的困難度更高,因為這不只涉及哪些學生有獎學金,更涉及誰的學生有獎學金。
近日台大才調查完有資格領彈薪計畫的老師,兩相對照之下,不免讓人覺得有「肥老師、瘦學生」之嫌!彈薪是唯恐優秀老師被挖走,姑且不論給予的方式合理否,其實老師被挖走,遠比優秀學生因就學條件不理想,而棄台大「彈」到他校就學的可能性小得多。
李校長在開放陸生給予陸生財源的籌措,顯然比此積極得多。當時曾建議可以向企業募款,設立「陸生基金」。然而,陸生畢業是不能在台工作的,不知何以台灣的企業有意願捐款,或許台商吧!如果此一模式行得通,何以不能比照相同模式,向企業募款,設立「台生基金」?因為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研究生畢業絕大部分是在台灣的企業工作,企業的意願想必更高!
台大不是人才濟濟嗎?國家該如何有效運用經費,台大人不是常常向政府出主意的一群人嗎?我們自從有了五年五百億元之後,校園內中心、高樓林立,現在如果因多發了五千萬元給研究生就會倒,那就讓她倒吧!
(作者吳珮瑛 為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