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5自由時報   想勝選,請用政績說服選民!

上一頁 下一頁
 

20101115自由時報  

五都選舉開跑,選情日趨白熱化,在野黨聲勢上揚,執政的國民黨面臨嚴峻挑戰,府院黨全面動員,除了南北奔走輔選,本月二十一日更將在台北市發起一場宣稱十萬人參與的大遊行,拉抬執政黨選舉氣勢。據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所稱,這場遊行將以嘉年華方式呈現,訴求為台北未來而走,而「司改、反貪腐」是兩大主軸。外界則質疑,當家不鬧事,國民黨掌控絕對的執政優勢,足以落實其所提出的任何改革方案,卻捨此不為,竟然號召群眾走上街頭,籲求改革,徒然造成社會對立,顯然欠缺遊行的正當性。

選舉造勢的手段無奇不有,呈現民主社會的多元化與包容性,但要感動人民,必須師出有名,方可蔚為沛然莫之能禦的能量,推動進步與改革。國民黨選情告急,因此發動大遊行鞏固、動員基本盤,此一選戰策略的部署,能否發揮預定效果,有待選舉結果證明。然而,多數選民恐怕也要問國民黨兩個問題:一是執政者帶頭遊行訴求司法改革、反貪腐,是否具有正當性?其次,當前執政者已經掌握行政系統、國會絕對多數,而且多數地方政權也在國民黨手中,若還無法推動司法改革、根除貪腐,則動員再多的群眾走上街頭,只是凸顯執政者欠缺推動司改與反貪腐的決心及魄力,徒然惹來選舉花招之譏。

對於國民黨發起大遊行,企圖挽救危急選情,我們想用一句話奉勸執政者,想要選民的票,不必浪費精神在各種花招的設計,「請用政績來說服選民」,才能得到選民的支持。其實,在民進黨執政八年後,國民黨在總統與國會選舉上幾乎獲得壓倒性勝利,等於民眾給了國民黨絕對優勢的權力與資源,去落實它的政見與理想,這是民主國家罕見的際遇,如果執政者真有改革的能力與決心,絕對可以做出一番成績,讓國人刮目相看。

不料馬英九總統一開始執政,就背棄了多數國人的付託與期待,無能應付全球金融海嘯的變局,也無心振興台灣產業,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國人的福祉,只是一味傾中,自我閹割主權,並為中國大開方便之門,完全不顧產業的生存,讓中國低價商品與資金藉ECFA的途徑,公然入侵台灣市場,炒作房市、股市;而台灣的企業、資金與人才則繼續加速流向中國,導致台灣經濟地基嚴重下陷,台灣人民多年打造的經濟殿堂眼看即將傾頹。

馬政府施政無能,拿不出政績,無論政黨或個人的支持度都低迷不振,根本無法為執政黨候選人加持與背書,乃至藍營政治板塊鬆動,中間選民亦棄其而去,使得原來較具優勢的北二都、大台中均險象環生,稍一不慎即有全盤翻覆之虞。這是執政黨在五都選舉中,無法談政績,提不出建設宏圖,只能披著司法改革、反貪腐的道袍,不斷重炒扁案,並且藉著司法手段干擾對手的癥結所在。坦白說,陳水扁前總統自卸任後,幾乎就被關押至今,日前雖然二次金改案一審獲判無罪,旋即又因龍潭案、賣官案三審定讞,必須發監執行。其中司法的公正性如何,姑且不論,但執政者企盼人民支持它的五都市長候選人,竟然不是訴求現有施政成果與未來規劃,而是靠著追打一個已被關在牢裡的人,對人民有何正面啟示與意義?

其實,兩年多的執政成績不佳,這可不是綠營的批判、多數民眾的怨懟而已,即使國民黨重要盟友宋楚瑜也已多次公開批評,馬政府的施政無法帶給藍營支持者光榮感,也一再批判國民黨動員群眾走上街頭的作法,因此我們要正告馬政府:「想勝選,請用政績來說服選民」,否則恐怕連藍營支持者都會唾棄無能的執政者。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