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1自由時報
「後山」連續舉行四場鄉長補選,有幾點現象值得觀察:
一、藍綠勝負各半。蘇貞昌當選黨主席之後,接連四場補選,選項都是鄉鎮長,剛好都在後山舉行。分別為:花蓮縣壽豐鄉(八月十一日)、台東縣海端鄉(八月十八日)、宜蘭縣礁溪鄉(九月八日)、以及昨天(十一月十日)的宜蘭縣三星鄉長。在壽豐,張懷文(泛藍)不競而當選;在海端,余忠義(泛藍)獲勝。在礁溪,林錫忠(民進黨)勝出;在三星,黃錫墉(民進黨)獲勝。亦即,藍綠二比二。
二、綠營吃軟怕硬。從上開四次補選候選名單發現,在壽豐,由涉案辭職再登記的張懷文同額競選。在海端,由余忠義與胡金至兩泛藍對戰。在礁溪,藍整合一人、綠分裂兩人登記,依舊由綠營提名者勝出。昨日在三星,標準的兩黨對決(綠黃錫墉、藍陳文新),毫無意外的由綠營獲勝。亦即,民進黨在花東艱困選區雙雙放棄,卻在宜蘭穩贏的礁溪發生兄弟鬩牆,此顯示民進黨基層同志柿子挑軟的吃。
三、第三勢力或許有空間。這次三星鄉補選,毫無意外的由民進黨獲勝,但選票卻開得不夠漂亮。因為現況正是國民黨衰運當頭,馬政府民調趴在地上,三星這回補選,更是標準的藍綠兩人對決,是民意展現、以選票教訓國民黨的大好機會,且此次民進黨更是天王盡出,綠卻僅以五十二%比四十八%險勝。此顯示厭惡馬政府國民黨的選民,並未全部認同進而支持民進黨。
民主聖地的宜蘭縣選民都有如此選票上的反映,此投票行為透露,民進黨如不長進,選民不見得會死忠的支持,之後兩黨恐遭部分失望的選民唾棄,民進黨應有所長進,並自我惕勵;否則二○一四的七合一選舉,包括縣市議員與鄉鎮市民代表的大選區選舉,恐有第三勢力立足的空間。
(作者王洲明 為反賄選研究室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