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6自由時報  罪犯與政府組織改造

上一頁 下一頁
 

20130106自由時報  

這些年來,常被記者訪問,詐欺的、虐待動物的、性侵的、家暴的,更多是殺人的,至於法院要求鑑定的就更不用講了。我不能說這些「嫌疑犯們」都有精神疾病,但我很確定,這些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一定都不好,姑且不論這些可能涉及犯罪的人,從中研院鄭泰安教授的研究發現,罹患憂鬱症患者人數倍增、一年吃掉上億顆安眠藥等現象,也可發現台灣人的心理健康真的出了問題。然而身為精神科醫師,照顧那些已經發展為精神疾病患者,再協助治療已是病態人格的犯罪者,能做的,都只是幫著收拾殘局,忙碌之餘我常想,如果能在所有民眾發展過程的每個階段就注意心理健康的狀態,那些不斷上升的犯罪率、越來越駭人聽聞的犯罪手法,甚至是不斷虧損的健保,都能夠有那麼些改善。

前年得知政府組織再造後將成立心理健康司專責心理健康事務,著實非常欣喜,期待著心理健康司成立,可以在第一線預防的部份多著墨,民眾心理健康程度提升了,未來的犯罪事件減少,我可以不再被司法精神鑑定報告追著跑,病患人數減少,我也不用再過「上午診看成下午診、下午診看到夜診」的生活。

然而我發覺自己過度樂觀,連具有專業素養、管理全民健康的衛生署,都要耗費數十年,直至問題叢生才想到心理健康需要被重視,要有專責單位負責,不能只當做附屬於其他健康議題的一小部份來看待,更何況來自不同背景,專業各有不同的立委諸公呢?因此,原本獨立的心理健康司即將成為「口腔及心理健康司」,至於總統在心理健康城市論壇中的發言,該會議上各縣市代表簽署的心理健康城市宣言,就當做笑話一則吧!因為我們都知道,如同過去數十年來的經驗,只要心理健康被視為健康議題中的一小部份,就會因為它獨有的難以測量性而被持續邊緣化,畢竟在這個強調數字績效的社會中,拿出「少了一顆蛀牙」的政績比起證明「心理健康程度增加一%」來得容易太多了。

孤臣無力可回天,看來我也該花點時間做心理準備,要開始過「上午診看到夜診」、「司法精神鑑定報告陪我過夜」的日子了。

(作者王俸鋼 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司法精神醫學中心主任)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