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5自由時報   ECFA,簽或不簽?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0525自由時報  

美國與台灣甫共同紀念台灣關係法(TRA)簽署三十週年,該法案三十年前在美國國會中強力推動,此後延續至今,這項立法為美國繼續維持和台灣的關係提供了制度架構與法律基礎。TRA支持台灣自我防衛,並重申維護所有台灣人民的人權。三十年來,TRA已協助維持台灣與中國,以及美國與兩岸的關係現狀,但在滿足台灣人民希望擁有明確國際人格及在國際社會有一席之地的需求方面,則幾無貢獻。

TRA週年紀念日是反思台、中、美關係現況的好時機。一如多數國家,美國並不確定自己在克服國內經濟變局方面能做得多好;中國的經濟在許多面向上有所不同,但同樣有許多顧慮。台灣處境尤其艱難,這是肇因於台灣內部有政治分歧、經濟有問題、聲援它的國家不多,再加上有一個想併吞民主台灣的大國。

歐巴瑪新政府上任至今才短短數月,已著手大力修復此一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並與許多國家政府合作重振經濟。同時,歐巴瑪總統也和世界各重要領導人致力加強了解。然而,就台灣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目前許多國務院高層官員迴避台灣關係議題的程度,遠超過正常的情況。

台灣親中 牽動美中關係

就目前情況,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已聲明美國將繼續與台灣維持現行關係;進一步言,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兩岸交往層級將由雙方決定,在能力所及範圍內,美國將隨時在國際組織中支持台灣,但不會在兩岸間調停。至於美台軍事對話也將持續下去 。

台灣政府已選擇與中國建立新關係,對中國、美國與台灣而言,這都會使情況不同於過往。尤其美中關係已出現變化,儘管這種改變是審慎進行。中國與台灣(或至少一些人士)已攜手合作,但還是小心翼翼。

中國與台灣現在的政府已開始考慮建立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這個名稱對台灣政府原本就不利,而且遭到多數台灣民眾強力抗拒(它似乎太像中國與香港建立的關係)。台灣後來將名稱改為「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儘管要建立一個真正的經濟合作協議,還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

與中國簽ECFA在台灣引起爭議,這類協議的條件依然渾沌不明,但卻能讓雙方在一百哩寬的台灣海峽之間進行商品、服務及資金的流通。雖然馬政府已承認台灣方面一直就此議題與中國接觸,但因擔心危及不久後要展開的兩岸貿易會談,所以將不會透露太多細節。

這樣的坦承已引起側目,因為適當的程序在過去一直遭忽視。正常而言,對公眾和產業進行的諮詢及評估程序結束後,其結果應該在與中國展開實質協商之前,送交立法院。民進黨已再次強調,國民黨以秘密手段推動ECFA令人不寒而慄,並要求任何與中國的貿易協定在談判期間都必須公開、透明。

ECFA爭議大 談判須透明

台灣政府一再宣稱,與中國簽署ECFA攸關台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也可避免在二○一○年中國與東協成立自由貿易區時遭到邊緣化。在此同時,中國用盡一切手段試圖阻止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馬政府還聲稱,簽署ECFA可使兩岸關係正常化,還可使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一.七三%。陸委會尚未授權海基會就簽署ECFA一事與中國方面協商;再者,馬政府也始終沒有就其預測的成長數字提出根據。

台灣的反對黨一直強調,與中國簽訂這種協定可能只有利於高科技公司,諸如那些從事石化、機械及汽車零件業的廠商,但卻會重創小型企業,最終且將提高台灣失業率。一些人士認為,台灣的經濟至少會流失十二萬個工作機會,特別是在中國堅持其「一中」政治架構之際。到二○○九年元月為止,台灣的貿易順差比起二○○八年元月減少五十七%,創下八年來最低紀錄。幾乎所有對中國的出口,特別是光學產品、有機化學品、電機產品以及銅製品,都受到這波持續中的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

ECFA議題在台灣仍然渾沌不明。許多在美國的台灣人以及多數台灣民眾,都期待取得美方、特別是美國國會的支持。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一直強調,只要在不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前提下,中國願意與台灣協商加入國際組織問題。吾人懷疑,將台灣經濟與衰退中的中國出口導向經濟連結在一起,是否為明智之舉。如今另一個問題,在於美國國會是否會設法對最大進口國設下貿易限制,以及或許會為台灣在取得國際社會承認方面帶來若干助益。

(國際新聞中心陳成良譯)

(作者白樂崎先生曾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現為本報團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