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3自由時報   銀行西進 中國法規、信用風險最大
上一頁 向上 下一頁

20091113自由時報  

〔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兩岸金融監理MOU簽署即將進行,根據台灣IBM與政治大學金融學系共同發表「台灣銀行業前進中國機會與挑戰」研究報告指出,台灣銀行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主要來自法規與信用,其次是人才資源招募與管理,會計稅務、服務通路的複雜度也不低,其中不成文規則、監管流程複雜與耗時,以及各地方政府對法令解釋上差異,尤其以各單位的「潛規則」最為困擾台灣銀行業者。

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表示,台灣銀行業登陸的時機已經晚於許多跨國性外資銀行,即便能在未來ECFA談判中,被列入「早期收穫」項目,但據點少,能夠吸收的人民幣存款有限;同時在中國貸存比七十五%的規定下,短期間業務發展將有所限制,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才有可能看到成果。

中國各單位「潛規則」最為困擾

此次調查是透過一對一深度訪談國內七家官股行庫、五家民營銀行等共十二家銀行高階經營主管,從進入模式與金額、投資區域與業務方向發展等,研究台灣銀行業前進中國的機會與挑戰。

IBM建議,台灣銀行業前進中國,雖相對於外資銀行具有同文同種優勢,但兩岸金融市場差異性仍相當大,台灣銀行業者應調整心態,用開拓新市場審慎、全面的角度來評估中國市場。

針對中國人才市場的高度變動性,台灣IBM公司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暨合夥人劉鏡清提出,應針對中國各區域的就業市場特性,設計薪酬制度、職涯規劃,透過人才留用制度,減少人員流動,並運用資訊科技建構知識管理確保經驗管理傳承,或以聯盟方式由同業代訓或共訓,降低人員作業訓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