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81
中國鯨吞外資 破壞亞洲均勢

 

2002.06.29自由時報

 〔本報專用紐約時報二十八日報導〕美國紐約時報二十八日在頭版報導指出,北起南韓南至印尼,中國正迅速強化其在亞洲的經濟力量,吸納龐大的外資並蠶食美國在東亞地區的經濟強權地位。鑑於中國經濟實力快速擴張,亞洲鄰國也被迫有所調整,如主張確保亞洲均勢的新加坡就已試圖向美國靠攏,並投注巨資希望將新加坡改造為亞洲的生物醫學中心。

 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在以史無前例的規模向亞洲鄰國購進貨物、零件和原料之際,又透過外交手腕向鄰國保證,北京與鄰國的關係是合作而非競爭。許多亞洲國家遂紛紛投入中國的懷抱,並巧妙地轉移其經濟結盟對象,因為亞洲原本的主要經濟夥伴美國的經濟能否復甦仍有變數。

 報導中引述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拉迪的話說,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日趨強大,亞洲國家唯一的因應之道即為構思如何與其合作,這已經是擋不住的趨勢。分析家也指出,美國雖仍為亞洲國家最主要貿易夥伴,但其重要性正隨著中國的崛起而逐漸降低,有些分析家更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顯見其經濟實力,中國將無可避免地取代美國成為亞洲新霸權。

 此外,中國也已對日本構成政經威脅,而近來亞洲國家的出口之所以能夠回升,憑藉的正是中國經濟的迅速擴張。

 在此同時,中國也大量鯨吞亞洲的外資大餅,光是今年就可爭取到破紀錄的五百億美元外資,泰國、南韓與新加坡等國只能搶食剩下的殘屑。

 分析家表示,亞洲鄰國必須以市場升級來因應中國經濟的持續壯大,如擁有教育程度高的勞動力的新加坡就計畫投注大筆經費將該國改造為亞洲的生物醫學中心。至於南韓、台灣及新加坡近來對中國的出口大增卻恐怕是曇花一現,因為零組件廠終將移往中國。

 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大國印尼的長期發展則較為看好,中國有意在印尼大舉投資,以增加國內能源消費量並分散能源供應來源。但某些亞洲官員則擔心,東南亞未來將淪為中國的食物與原料供應國以換取中國的廉價商品,但這些商品到頭來又可能會打擊各國國內產業,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