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35
台灣人既想獨立又怕打仗

 

2002.08.19南方快報
王景弘

 在陳水扁總統點破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後,兩岸軍方各出一招,算是列入紀錄。

 台灣的招式出得快:立刻取消一項既定的軍事演習。中國的招式慢半拍,它宣布上海舉行「防空演習」。

 台灣的招式,理路很清楚,那是一貫的「不挑釁」中國、「避免誤會」、不製造國際間指責的口實,在緊要關頭自我節制,不要使情勢再增溫。如此招式可能顯得過度軟弱,但台灣既屬小國,並不想挑起戰端,如此招式在邏輯上並非謬誤。

上海防空演習假防衛真武嚇

 中國的招式便很奇特,不但不是以台灣地形地物為對象的聯合作戰大演習,反而是以嚇唬上海人作為嚇唬台灣人之手段的所謂上海防空演習。如此中國邏輯便容易使人霧煞煞。上海需要防空演習?中國有那一個敵國要打上海的主意?台灣不會吃飽飯沒事幹,動手向上海射兩枚飛彈,或投幾枚炸彈吧!只要中國或其旗下香港報紙、電視漏個風聲,「人民解放軍」要軍演,實在不需要他們「解放」的台灣股市已應聲而跌,附和北京論調的媒體與政客更把台灣人民嚇成以為世界末日到來。

 從一九七○年代以來,台灣尋求自保都來不及,那有挑釁中國的斗膽?但中國欺負台灣已惡名昭彰,為重塑形象,且先擺出「防衛」姿態,表示它在自衛,如果有事,責任在台灣。

 本質上,中國軍方台詞,還是要嚇唬台灣,反正台灣只要聽說是中國軍事「演習」,心裡便發毛,再加上媒體炒作,中國也可以達到「表態」和「恐嚇」的目的。但是,中國的武嚇戲法演變到如此境地,也暴露其重大矛盾。

 「防空」演習的包裝,既為「防衛」性質,自然比較容易對美國交代:北京並沒有「威脅」台灣。另一方面,它想藉此恐嚇台灣的效果卻要打折扣:台灣既不會首先使用武力,上海豈有受台灣攻擊之理?因此,中國用的是轉彎抹角的方式,威脅在必要時要對台灣動武,怕台灣反擊,故上海需要來個防空演習。

 但以上海防空演習表示其對台灣用武的「決心」,怕也非其全部意義。中國那種體制,話不能直著聽,文章不能表面看,上海的防空演習可能還對中國內部的強硬派透露一個重要訊息:要攻打台灣,中國也要付出重大代價,那可不是關著門打兒子那麼輕鬆。

 不論台灣是否有此應對方案,但一到存亡關頭,找中國的要害還手應是合理的推測。上海成了中國改革與開放的櫥窗,金融、生產、出口的重鎮,關係中國的財政、稅收。如果上海被襲,其經濟活動受重挫,保險費升高,外資可能撤離,結果對中國政府將是嚴重挑戰。

 中國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物,好談戰爭,以為戰爭是吃飯睡覺,或街頭小流氓打架的小事。他們以為對付台灣,可以不必付出什麼代價。但他們忘了中國的生存要靠對外貿易與外資,中國對外貿及外資的依賴,已經到了它不能輕舉妄動的地步。

一邊一國論對台政策恐受影響

 就此而言,媒體對陳水扁「一邊一國」談話的分析,很少注意到它對中國政治的可能影響。這可能因為中國體制特殊,沒有太多資訊可以解讀,另一方面也可能怕會開罪中國。但可以想像的,中國領導圈子對此事一定有相當討論,而陳水扁的談話可能也不無藉以鼓勵中國內部重新思考對台灣政策的目的。

 如果陳水扁有此用意,那應是希望中國內部溫和派能佔上風,不要被強硬軍頭所挾持。一般而言,以江澤民為首的上海幫對情勢看得較清楚,也知道中國生存的輕重緩急。他們對與台灣的爭執,能忍就忍,不能擅動干戈,壞了中國現代化的大事。

 江澤民馬上面臨交棒的問題,但是中國那種體制,棒子交出去,一切特權便告消失,而上海幫子女的特權經營,可能立即成為未來鬥爭的罪名。江澤民如果不交出黨務,並繼續領軍,那絕非意外。如果他還需要更多的理由,那陳水扁的談話正好給他多一個不放權位的好理由:只有他有經驗,壓得住與台灣間的爭執。

 江澤民十月要訪美,他想把黨總書記位子保留下來;他也希望中國的改革與發展,不要為台海問題而中斷;他甚至可以對他的同志保證,現在以引誘台灣投資,掏空台灣產業的方式,比使用武力對付台灣更容易,也更有效。這些考量都影響到中國的因應,使它與一九九九年對「特殊國與國關係」談話的反應大不相同。

 香港明鏡出版社在去年秋出版一本書,「朱鎔基在一九九九年」,引述中共中央政治局內部討論重大問題的紀錄,其中有一章即討論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問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認為全書的真實性很高。

 中共高幹對李登輝的「兩國論」,大部份是教條式的空話與大話,口徑一致,都是為「國家統一」不惜開打,而且要大打。其中帶保留的都是在全篇大話中,略提一句「美國干預」、「對國家發展的影響」、「軍隊有把握完成任務」,但「需要幾年時間準備和訓練」,及我們「要非不得已才使用武力。」

 擔任台灣事務小組副主任的錢其琛講了一句話,最接近中國對台灣文攻武嚇戰略的假設。他說:「李登輝的兩國論,向台灣民眾指出一條讓人以為可以不打仗而獨立的路,抓住了台灣人,既想獨立又怕打仗的心理。」因此,北京必需亮出底線,表明反對「台獨」的堅決立場,以影響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態度。

中國要民主怕造反不是壞事

 李登輝用意是否如此,那是中國的認定,而「台灣人既想獨立又怕打仗」的心理,實際上是中國對台灣一向的看法,是否正確是另一回事。但反過來看,如果套錢其琛的話,我認為「中國人既想要民主又怕造反」。

 怕打仗,或不願打仗,怕造反,或不願造反,都不是壞事,在民主國家,問題本來就應以理性、民主、和平方式解決,但中共有天安門事件屠殺紀錄,造反也非中國人樂意為之。台灣有中共的武嚇,要「台」也需當心:台灣人和中國人所怕的,問題都出在中共政權的霸道、反民主本質。

 江澤民如果要青史留名,他應該尊重台灣的獨立,並給中國人民主。以武力威脅台灣獨立,及以暴力鎮壓中國民主,都違反時代潮流,其聲名只有與共產主義一樣為人唾棄。(2002.08.19 台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