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04自由時報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國史館今天將舉行「雷震案史料彙編」新書發表會,重新審視四十二年前的雷震案史實,將發表「雷震獄中手稿」和「國防部檔案選輯」兩冊,陳水扁總統將親臨參加,表達對尊重人權與還原歷史真相的重視;長期關懷本案的陳總統,也將在演說中呼籲儘速開放戰後台灣史料與檔案,並申明政府堅決護衛民主的立場。
今天公布的相關文件證實,蔣中正確實在雷震案扮演關鍵角色。國防部「極機密」檔案中說明,蔣中正數度召集黨政軍高級幕僚開會,並指示辦案有如作戰,要求參謀多擬幾個腹案,十月八日宣判當天,明確指示雷震的「刑期不得少於十年」,「覆判不能變更初審判決」,後來軍事法庭的判刑與蔣中正事前的指示完全相同。
書中導論並直言,「透過這批珍貴的檔案出土,可以具體觀察出,在戒嚴體制下的國家機器,是如何以形式正義的程序來迫害個人,龐大的特務機關組成各種專案小組,假借國家安全和法律之名,達到不義的政治目的」。
今日的發表會,總統府資政高玉樹、前立法院長梁肅戎、總統府資政柏楊及前自由中國社經理馬之驌及雷震的兒子雷天洪都將到場。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主任李永熾、中央研究院教授陳儀深、政治大學教授薛化元及中央研究院教授任育德,則將擔任新書講評。
民國四十九年九月四日,當時的警備總司令部以涉嫌觸犯懲治叛亂條例為由,逮捕「自由中國」發行人雷震等人,並搜走雜誌社內的稿件、帳冊及「中國民主黨」組黨的文件。「雷震案」多年來一直受到各方關切。
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在書的序言指出,陳總統在從事反對運動的時期,就一直非常關注「雷震案」等相關歷史的發展,並在上任後指示國史館加速整理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史料。陳總統就任半年後,更親臨國史館視察,指示加速戰後台灣史料的蒐集、整理和開放。
陳總統去年二月特別選在總統府接見雷震的家屬與同僚,同意協尋雷震獄中回憶錄等資料,並指示國防部成立專案小組處理。不久之後,國防部在去年五月召開「故雷震先生現存資料記者說明會」,公開展示「雷震案」現存的政府檔案和雷震獄中手稿部分的複本。
國史館表示,「雷震案」的歷史意義,在於它代表了一段台灣人民抵抗獨裁專制、追求民主政治與自由人權的寶貴經驗。不僅如此,雷震等人還留下了豐富的史料,從「自由中國」的文章,到為數眾多的日記、回憶錄和往來信函等,真實的記錄了當年台灣政治發展的情形。